近年来,淮安市文旅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文物局决策部署,履职尽责、创新作为,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高位推动,上下“一盘棋”系统规划管理。将革命文物工作放在文旅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结合淮安实情,将近年来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到制度层面,草拟并提请出台《关于加强新时期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淮安市文物保护条例》等规定,为全市革命文物工作提供政策指引。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极推动将革命文物纳入规划重点,确定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意义的革命文物展示利用项目。苏北片区等4个片区、淮阴区等6个县区入选中宣部等四部委公布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片区,逐步形成连片保护、整体展示的工作态势。推进文物安全试验区建设,搭建综合管理平台,建立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专题数据库。健全“大数据+铁脚板”的监管体系,在35处重点部位安装监控预警装置,组建93人的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开展文物安全巡查,推动革命文物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日常化。
基础发力,铆足“一股劲”夯实文物保护。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不断增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的全局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摸清红色资源底数、丰富文物史料。全市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4处,其中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35处。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3583件/套,列入第一批江苏革命文物名录1065件/套。进一步提升保护等级,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淮大学旧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文物平安工程,推进周恩来故居防雷工程等“三防”项目,开展纸质文物修复等馆藏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加快推进革命旧址修缮保护行动计划,对江淮大学旧址、淮宝县办公旧址等实施保养维护与周边环境整治提升,红色遗产面貌焕然一新。在全市开展革命文物安全检查专项行动,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32处,制定防范措施25条,全力做好文物防汛防台和文博场所防疫工作。组织开展“守护红色基因 献礼建党百年”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白蚁检查、预防百日公益行动,完成10处重点革命建筑白蚁检查和预防。
品牌引领,拧成“一股绳”拓展宣教宽度。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擦亮传承红色基因的“金色名片”。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策划举办一系列红色主题展览。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初心如磐 人民至上——苏皖边区革命史陈列”入选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推介精品展览名单,淮安市博物馆“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等展览反响热烈。深化馆校合作,开展各类红色主题教育,建成一批党史、廉政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周恩来纪念馆获批江苏省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打造新四军精神教育基地,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大礼堂等,年培训教育干部群众人数超十万。周恩来纪念馆国防教育研学游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博物馆教育优秀案例示范项目名单。利用省级媒体矩阵,对外宣传淮安红色资源。遴选推荐“百年百物”革命文物线上故事会讲述人、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组织参加“党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百名红色讲解员讲述百年党史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淮安革命故事。
融合驱动,本着“一条心”深化活化利用。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实施“革命文物+”融合工程,激发革命文物在旅游开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发展潜力。推动红色资源整合,纳入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精心打造红色淮安“初心”之旅品牌,发行5.8万张文旅惠民卡,促进红色文旅消费,持续做好革命纪念场馆免费开放,红色旅游目的地热度在不断攀升。“回顾革命历程、不忘初心使命”等3个主题线路入选“建党百年·不忘历史”12条江苏“红色之旅”线路。“红色淮安初心使命”线路入选20条沪苏浙皖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入选省文旅厅推出的20条“永远跟党走”红色旅游线路。围绕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量身打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追寻新旅等红色印记”为主题的多条党史学习教育实境课堂线路。创作红色文艺精品,围绕革命故事、革命文物,拍摄影片《童年周恩来》《黄花塘往事》,新创京剧《杰出楷模周恩来》,创排大型舞剧《我的刘老庄》等。注重浓缩地方革命史进程,在凝聚乡情民心的同时,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加快镇村史馆建设,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激活乡村振兴新潜力。
(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