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20000014000271Q/2021-00128 主题分类: 公共服务
发布机构: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生成日期: 2021-06-07
文号
名称 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029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加大扶持政策宣传力度,推动手工艺术繁荣发展的建议)
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7029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加大扶持政策宣传力度,推动手工艺术繁荣发展的建议)
【信息时间: 2021-07-12 18:0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字体:

管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扶持政策宣传力度,推动手工艺术繁荣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高度重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发展,以江苏省《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为指导,以“科学保护、传承弘扬”为基本立足点,紧扣传承,立意创新,推进非遗保护的当代实践,推进传统与现实生活的整合融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弘扬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积极探索高素质传统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继承传统、创新技艺、创作精品,不断推动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项目振兴发展。

一是加强传统手工艺项目保护。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着力点,坚持发掘与培育、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对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非遗项目实施生产性保护。以秉承传统,传承技艺为前提,通过创意设计,改良制作,提高产品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扩大市场认知度和应用性,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二是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我们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传统节日活动之机,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新闻媒体加以宣传传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基层、进社区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项目知识讲座,展示项目技艺,开展现场体验和互动,增强传统工艺类的非遗保护传承意识,营造社会各界关注非遗的浓厚氛围。

三是提高非遗传承人群能力素养。坚持与江南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省戏剧学校等院校开展传承人群研修研习,拓宽视野,不断提高传承人群能力素质,不断推动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活动的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传统技艺项目生产性保护。根据传统手工艺项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新形势下市场需求,创新手工业发展空间,力求让传统手工业贴近生活、贴近实用、贴近年轻化、贴近普及化,形成传统手工业市场发展的新空间。加大对非遗衍生品的开发,在具备条件的历史文化街区和自然、人文景区,引导生产性保护有序开发和利用,鼓励非遗衍生品的创新,提高非遗产品销售效益。

二是深入开展非遗宣传传播活动。大力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人们了解非遗、喜爱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教育培植,让青少年人群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结合举办大运河文化和旅游博览会、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及世园会,遴选部分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进行展示展演,联合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传播,扩大非遗项目的影响力。

三是注重传统手工艺项目场所建设。选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民居、村落、街巷进行保留、保护和维修,结合当地风土人情,生活生产,形成建筑和民俗为一体的综合性的非遗馆(厅),让展示的物件记忆乡愁,增强群众对自身文化的自觉和文化认同感、自豪感。保持原生态景观及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和睦亲善的人际关系,留住乡土气息,守望乡土文化。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保障力度。督促地方编制传统工艺类项目发展规划,加大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利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文化和旅游引导资金,鼓励各地有序推进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及体验操作,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设立专项的扶持项目、扶持资金,并在社会中鼓励发展手工技艺的爱好者和从业者,在创业政策中适当的鼓励性支持,保持传统手工艺项目良好的发展和生存空间。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1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