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依托周恩来总理家乡的独特优势,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以周恩来故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聚焦历史文化主题,挖掘古城古镇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全域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成功入列第四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注重顶层设计,形成“+旅游”的推进机制。将全域旅游纳入区域高质量跨越发展考评体系,全区31个部门、16个镇街整体联动、齐抓共管,人大、政协全程跟踪督导,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推进“多规合一”,注重全域旅游规划与城乡建设、生态环保、综合交通、乡村布局等专项规划协调融合,形成科学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出台《淮安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奖励办法》《淮安区促进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加强对文旅产业的扶持力度,高品质打造一批文旅精品项目、经典之作。
深化产业融合,培育淮安特色的旅游业态。突出周恩来故里5A景区的龙头作用,借助恩来干部学院平台,致力将淮安区打造为红色研学实境课堂。紧扣历史文化休闲核,加强文物单位保护利用,推动淮剧、十番锣鼓、南闸民歌、仇桥杂技等文艺进景区,河下古镇万丰大戏台成为网红打卡点。围绕乡村振兴,着力打造施河智教乐享小镇等11个精品乡村旅游项目,推动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建成仇桥恩赐山庄、苏嘴湾生态园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着力培育辖区企业,将工厂建成景点,将生产线打造成观光线,建设“绿色、低碳、环保”的园林化工厂。
坚持以人为本,完善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景区拓展到全区。加强河道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古城后街背巷改造等;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周恩来纪念馆樱花路厕所获省文旅厅旅游厕所“最具人文关怀”奖;优化高铁站、高速口、核心景区等区域旅游道路交通指引牌、全域旅游指引牌、电子屏设置;建设海棠大道等8条旅游风景道、休闲步道和城市绿道;完善旅游集散体系,打造淮安高铁站一级旅游集散枢纽、汽车东站二级旅游集散体系,开通“海棠号”旅游专线、4条古城景区直通车,新增4条乡村旅游公交线路;开通文旅一体智能服务的“老淮安好阿游”微信公众号,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的旅游服务。
强化综合管理,营造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按照5A级景区与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标准,围绕主客共享,构建“1+3+N”旅游执法体系,将公安、法院、城管、市场监管、交通、应急管理等职能融入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对“零团费”“低价游”“黑车”“黑导”等扰乱旅游市场的行为重拳打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管,加强旅游行业安全管理,优化和完善旅游投诉机制,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荣登国家“旅游服务最佳景区”红榜。
聚焦市场导向,讲好独具特色的淮安故事。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和社会多方参与的立体式营销机制,与高铁、知名旅行社合作开展全媒体营销,举办古城淮安全域旅游推介暨战略合作大会、首届长三角大运河文化带城市旅游论坛;以“周恩来故里、西游记摇篮”为核心旅游品牌,打造“淮安古城”全新logo,唱响“春赏百花瞻伟人、夏游古城品美食、秋摘百果庆丰收、冬逛河下过大年”的旅游四季歌,淮安区先后获评“中国魅力文化旅游名区”“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度假名城”“长三角最具网红特质旅游城市”等称号;培育夜游及文旅消费品牌,连续举办魅力河下夜市嘉年华、万丰美食文化节等,河下古镇城河街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淮饺获评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淮扬菜百年老店文楼被评为“长三角城市群岁月余味老房子特色餐厅”。
(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