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充分利用全省博物馆中馆藏资源,更好地挖掘、发挥博物馆的教育潜能,进一步深化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4月8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组织开展的博物馆教育优秀案例现场评审会在无锡召开。来自省内的近30家文博单位分别带来了一系列精品馆校合作、研学游项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党的百年历程开展红色教育尤为必要,在馆校合作项目评审过程中,省内多家博物馆重磅推出红色主题相关项目。由常州三杰纪念馆带来的“又见少年阿霜”瞿秋白纪念馆沉浸式演出,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引领人们了解并走近红色人物的内心世界。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带来的“信仰课堂”——《雨花英烈的艺术人生》红色研学项目则以“知初心、学文化”为主旨,讲述雨花英烈将艺术素养学以致用的革命史实,带领同学们寻找雨花英烈的艺术点滴。
此外,多家博物馆还聚焦运河主题,探索如何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全面、立体地了解大运河。南京博物院推出的《大运河与美好生活》馆校合作项目,开设“运河历史、运河风情、运河风物、大运河与当代生活、我看大运河与美好生活”五大课程,将历史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无锡博物院带来的《悠悠古运河——大运河文化进校园》项目独一无二、穿城而过的“运河水弄堂”为切入点,以大运河无锡段的著名人文景观作为自然、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多学科的交叉点进行展开。
在研学游优秀案例评审过程中,省内多家博物馆提供了走进自然的研学游活动,带孩子们与大自然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推出了《与展对话——我眼中的虫虫世界》研学游项目,围绕该馆的特展“虫虫世界精品昆虫展”开展,通过参观展览、课堂教学和动手操作三个环节,让孩子们“知行合一”,走进自然。由苏州园林博物馆推出的《园林小卫士研学游》项目,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和需求,提供了园林小小讲解员、园艺体验活动、园林建筑模型搭建、苏州园林涂色等各种体验活动,培养大家的想象力、空间观念和实践操作能力。
让馆藏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更有吸引力。南京博物院推出的《文物的前世今生——人文历史研学课程》从历史馆中选取了部分炊具、饮具、灯具等日常用品,按照时间顺序,从材质、造型、流行原因等方面,讲述中国古代炊具、饮具、灯具等器物的演变历史,探究文物背后的社会面貌、生产工艺和审美情趣。由宝应博物馆带来的《“解读青铜时代 讲述中国故事”青少年文物模拟社交活动》通过解读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分类和主要制作工艺,并教会他们利用橡皮泥、丙烯颜料等环保材料体验跨越时空的青铜器重塑。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走进博物馆,体验独特的“博物馆教育”,全身心感受历史记忆、文明魅力,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独特“学风”。而当博物馆成为校园之外的“首选课堂”,如何让青少年乃至更广泛的群体在博物馆内学有所获,江苏博物馆的“新动作”,让人期待不已。据悉,评审结果将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正式向社会公布。
(厅博物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