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藏《真珠舍利宝幢》

发布日期:2021-04-15  17:10    信息来源:苏州博物馆

  【年代】宋

  【尺寸】高122.6厘米 

  【来源】1978年在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中发现

  【收藏单位】苏州博物馆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真珠舍利宝幢是一件国宝级佛教文物,也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也就是公元1013年制作完成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顾名思义,它是由珍珠、水晶、玛瑙等佛家七宝连缀起来的供奉舍利子的容器,发现之初被放置于两层木函之中。

  根据宝幢下面的垫板上的题记和刻本《妙法莲华经》卷一引首的两则题记,可以断定这批文物应该是在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9月15日这一天,瑞光禅寺的僧众和信徒很可能举行了一个重要的佛教仪式,来庆祝瑞光寺塔的第三层竣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把装有诸佛圣贤舍遗骨的真珠舍利宝幢,还有一些经书、铜观音像等放到瑞光塔的第三层天宫。

  整个宝幢通高122.6厘米,自下而上分为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三个部分。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



  底部的须弥座呈八方形,象征着佛教中的八方天,分三层,包括底座、须弥海及须弥山。底座的每层转角处以堆漆条花图案包角,座阶上站立着八只跳跃飞舞的银狮子,斜面贴饰有形象各异的堆漆装金供养人像。

  须弥座而上是在木质描金勾栏,勾栏内是须弥海山,须弥海山通体描金,海面四周升起八朵描金木雕祥云,“四天王”站立云端,手持各种武器,气势非凡,站在他们边上的则是“四天女”,温柔美丽,婀娜多姿。波涛汹涌的海浪中托起一根海涌柱,上面即为须弥山。一条银丝鎏金串珠九头龙盘绕于海涌柱,传说它是龙王的象征,掌管着人间的旱和涝。

  蘑菇造型的须弥山上面分别站立着佛教传说中的“八大护法天神”,天神是由檀香木雕刻而成,他们形态夸张,神态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八大护法天神中间所护卫的,即为宝幢的主体部分——佛宫。佛宫外围由八根套金银丝编织的菱形网长柱支撑,中心为碧地金书八棱柱状经幢,经幢正面刻有“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意思是“以大智大慧到达彼岸乐土成佛”。另外七面则分别以真、草、隶、篆等字体阴刻填金“过去七佛”之尊号。幢体中空,里面放置一乳青色葫芦形小瓶,藏有九粒舍利子,另有折叠的雕版印刷《大隋求陀罗尼》经咒2张,梵文和汉文各1张。这些舍利子和经咒陈列在我们周边的展柜中。

  佛宫的顶部是金银丝串珠嵌宝的华盖,华盖上方就是塔刹,以银丝编织而成的八条串珠天龙为脊,个个昂首俯冲,代表着八大龙王。塔刹顶部有一颗直径3.4厘米的硕大的水晶球,外面罩着银丝火焰光环,寓意为"佛光普照,洁白无瑕"。至此,整座宝幢被装扮得璀璨夺目,令人流连忘返。



  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真珠舍利宝幢的须弥座、供养人、云海、须弥山、云头、天王、天女、护法天神、漆龛、木雕趺坐佛祖像等皆结合朱漆、隐起贴金、贴金彩绘、稠漆堆塑等漆器综合技艺,八角经幢采用碧地金书等技术,代表了苏州最高超的漆器工艺,体现了宋代漆艺的最高水平。真珠舍利宝幢综合了当时的木雕、漆艺、玉雕、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的顶尖水平。整个宝幢用了珍珠四万余颗,凝聚了许多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它是根据佛教典籍中的记载,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设计了一个超凡脱俗、庄严华贵的佛国世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国宝级佛教艺术珍品。

  透过这件历经千年的珍珠舍利宝幢,我们可以想见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能够充分了解到五代、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