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徐州博物馆闭馆提升改造玉器厅与碑园景观
【信息时间: 2021-04-01 17:3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字体:

  自3月30日起,徐州博物馆因实施提升改造工程的需要临时闭馆,拟于6月1日恢复对外开放。此次闭馆改造工程主要为陈列楼“天工汉玉”玉器厅和乾隆行宫碑园景观的改造。

  徐州博物馆在2019年的陈列楼展陈提升工程中,没有对当时还很先进的玉器厅进行改造,随着徐州汉文化城市品牌影响力的增强,拥有全国最好玉器馆藏的展厅提升工作被摆到议事日程;乾隆行宫内的碑园自1999年新馆投入使用后尚没有进行过修整,亟需改进和提升。徐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玉器厅、碑园将在这次临时闭馆中通过整体改造,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位于徐州博物馆二楼中厅的天工汉玉厅是徐州博物馆代表性陈列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体系完备的汉代玉器专题陈列。两汉时期,尤其是西汉时期楚国的治玉业十分发达,规整肃穆的礼仪用玉、琢磨精致的装饰用玉、组合完整的丧葬用玉、丰富多彩的生活用玉系统展示了两汉时期徐州汉玉的独有魅力。

  去年5月,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徐州博物馆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徐州博物馆‘天工汉玉——徐州出土汉代玉器陈列’提升方案”进行论证。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及徐州博物馆等十余位专家参加了论证。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天工汉玉”展厅的情况,听取了展览提升改造的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汇报,认为展览大纲和提升设计方案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提出了进一步充实展览内容、补充最新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成果、充分利用好数字化手段增强公众互动体验感等建议。论证会后,徐博对工程方案进行了数个月的认真修改完善。徐博陈列部负责同志介绍:“改造提升后的玉器厅,将对展厅大环境、展柜微环境以及专业灯光、照明灯光等进行改善,对金缕玉衣、镶玉漆棺、玉龙、玉璧等重点文物进行量身定制的特殊展示,实现展厅环境的可控制、可调节、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以更好地适应徐州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建设要求。”

  徐州博物馆内的乾隆行宫是1757年两江总督为清高宗乾隆皇帝南巡驻跸徐州,在原禹王庙基础上改建而成,现仅存行宫大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行宫东侧碑园为一组清幽典雅的古典园林式建筑,园内陈列唐代石幢和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法帖刻石近百方,是一处典雅秀美的文物园林。目前碑园区域存在绿化和水系方面的问题有:各个园区主题性较弱,没有形成步移景异的空间特色;植物养护欠佳,导致组团较为拥堵,缺乏空间层次和天际线的变化;水景缺乏流动导致水质较差,部分硬质场地空旷,缺乏功能性,同时影响景观效果;展线中高差变化较大,缺乏无障碍通行功能;部分硬质铺装破损;展厅和展廊展示效果不佳;部分交通破坏展线的引导功能;碑园养护不佳导致墙体发霉、掉皮。

  据介绍,本次碑园改造的设计目标,一是完善展览功能,将景观与展览相结合,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休息、导视和消防等),形成功能完善的徐州文物展览空间;二是营造文化氛围,在结合新增展品布置的同时,结合园区特色,增加舞台展演功能和汉服体验等项目,营造聚集乾隆文化和汉文化的国潮汉风体验区;三是提升园林景观,在现状环境基础上,通过植物和水体的提升改造,打造徐派园林的精品示范区。改造后的碑园在环境上将有大的改观:以现状植被为基底,快速成景,大量保留原有植被,通过修剪整理,形成园区的绿色骨架;补充特色植物,凸显园区景观特色,在关键节点和区域增加形态良好的特色植被,形成景观亮点;植物与环境协调搭配,植物配置考虑和周边的建筑及水体相配合,采用传统的造景手法,形成统一的古韵特色。


(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