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淮安深入实施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
【信息时间: 2021-03-30 17:3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字体:

  看河看湖看湿地,品虾品蟹品美食。近年来,淮安聚力聚焦唱响“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生态旅游品牌,依托城水相依、水绿相映绿色生态高地优势,深入实施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吹响全域旅游发展“集结号”。

  高位引领高点谋划,绘就“诗与远方”新蓝图。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紧扣“生态文旅水城”目标定位,全域统筹谋划,突出规划整合,加快构建城乡互动、多业融合、全域发展的大旅游格局,全面激活旅游发展引擎。目前,“全域旅游、全域推进、全域共享”的局面初步形成,市区历史文化休闲核,环洪泽湖旅游圈、环白马湖旅游圈,运河文化体验旅游区、西游主题乐园旅游区、盱眙森林静养旅游区、金湖水乡逸养旅游区、淮涟田园颐养旅游区“一核两圈五板块”规划布局已然成型。截至目前,全市有国家A级景区36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省级工业旅游区4家,自驾游基地3家,旅游星级饭店21家,省精品休闲度假饭店4家,旅行社116家,持证导游员2189人。全市7个县区全部进入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金湖县创成第二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清江浦区、盱眙县、洪泽区先后获批第二、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成数位居全省第三、江北第一,实现了全域旅游的弯道超车、后发崛起。

  高位聚能高效推进,提质扩容跑出“加速度”。淮安牢固树立“大旅游、全景区、系统化”发展理念,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注重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助力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水利、环保、体育等多元融合发展,推动旅游新业态遍地开花、百花争艳。强化优质项目带动引领作用。紧紧围绕“旅游+”“+旅游”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极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旅游景区和产业集群,高效务实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淮安高等级(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19家,全省排名第五;创成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白马湖湿地公园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淮安建成通达景区等级道路近200公里,实现公路交通内部网络全市重点景区全覆盖;连淮扬镇高铁全面通车,为市内外游客提供了便捷的快速通道;淮安市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高铁东站)建成运营,开通全域旅游直通车线路6条,试运行全域旅游环线公交,落地自驾体系已运营,盱眙、洪泽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基本建成。

  文化为魂绿色为体,打造全域旅游“淮安样本”。淮安依托充沛的绿色生态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好伟人故里、生态水城、枢纽之地3篇文章,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西游文化、淮扬美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推出一批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全域旅游发展进入高速时代。依托西游文化,加快推进具有中国文化特质、国际一流的西游记文化体验园建设;依托漕运中枢、运河之都历史地位,深度融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传承漕运文化,以漕船盛景、漕御盛世、漕粮盛宴三大文化板块为主的中国漕运城项目正在建设;深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文物资源旅游价值,蒋坝镇围绕河工风情积极打造省级特色小镇;依托华强方特前沿的技术支持,在洪泽湖旅游度假区积极推进复兴之路文化创意基地建设,打造淮安旅游示范性项目;白马湖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向日葵的故事”建成开放,“三岛奇遇记”让游客流连忘返。淮安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发展品质内涵,不断提升“游在淮安”知名度、美誉度,谱写淮安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华美篇章。


(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