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20000014000271Q/2020-00230 | 主题分类: | 综合工作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 生成日期: | 2020-06-18 |
文号 | 苏文旅函﹝2020﹞106号 | ||
名称 | 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799号提案的答复 |
华博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苏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省委娄勤俭书记、吴政隆省长“文化遗存保护要走在前列”的要求,全力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助力江苏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央决定将大运河江苏段明确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文旅部于2019年9月在江苏召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对江苏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成立由省委娄勤俭书记任组长、吴政隆省长任第一副组长的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宣传部,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一领导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在省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已出台全国首部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决定》,成立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组建省级重点智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依托扬州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秘书处搭建国际运河城市交流合作平台,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任务纳入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形成多方合力。在省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江苏落实国家上位规划要求,提出构建以《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为引领,由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价值阐释弘扬、生态长廊建设、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现代绿色航运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6个省级专项规划,以及11个设区市实施规划共同组成的规划体系,为扎实推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工作思路、形成重点建设项目库。目前《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已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在全国率先完成《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各专项规划、设区市实施规划也正在全面推进。通过这些规划,我们梳理明确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目标任务,划定了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功能分区,提出围绕国家治理、水工科技、城河共生、民族工商业、革命文化等主题,加快推进遗产保护和文旅融合,实施保护传承、考古发掘保护、文化研究、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化展示等六大基础工程,带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高质量推进。
三是坚持保护优先,促进传承创新。根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江苏各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主动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积极推动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在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的领导和指导下,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承担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两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在对《中国大运河(江苏段)遗产保护规划(2012-2030)》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梳理整合大运河主线及重要支流沿线各类文化遗产,提出保护措施和传承利用建议。各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推进运河沿线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支持淮安清口枢纽考古遗址公园、板闸遗址考古遗址公园,扬州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库;完善运河博物馆体系建设,高标准推进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工程,支持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中国漕运博物馆、常州大运河记忆馆等特色专题博物馆;加强运河沿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展以苏北抗日根据地为重点的红色遗产及名人故居保护与展示提升工程;做好运河沿线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支持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申遗各项工作,联合浙江省、上海市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遗文本;实施大运河文脉整理研究和运河文艺精品工程,编纂出版中国第一部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创作大型史诗歌剧《运之河》、交响组歌《大运河畅想》、百米美术长卷《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等精品力作;开展运河主题活动,举办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组织运河文化嘉年华、行走大运河、运河城市马拉松等群众性活动,打造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运河城市非遗展等特色展会,开展“行走运河11城”“行走世界运河城市”等全媒体行动;评选推出40个江苏最美运河地标,规划建设蔺家坝船闸、谏壁船闸航运文化标识,着力构建“点-线-面”相互连接贯通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省文投集团、省文物局分还别承担了省大运河数字云平台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平台的建设任务,完善大运河文化遗产信息化保护手段,创新数字化传承方式。
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关键之年。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对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精神,推进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部署,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推进淮安清口枢纽遗址、总督漕运公署遗址、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遗址、南通国清寺遗址、泰州天目山遗址等重点遗址遗迹保护展示工程建设。完成镇江京口闸遗址、隋炀帝墓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实施苏州草鞋山遗址、常州寺墩遗址、镇江铁瓮城遗址等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大运河沿线昆曲、古琴艺术、宋锦织造技艺、雕版印刷技艺、剪纸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项目的品牌化打造。加强扬剧、锡剧、扬州木偶、柳琴戏、淮剧、淮海戏、苏州评弹、扬州评话、扬州清曲、徐州香包、桃花坞木版年画、苏绣、玉雕、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竹刻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重点保护。推动木雕、扎染、草柳编、常州梳篦、宜兴青瓷制作技艺、淮帮菜烹制技艺等省级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
二是加快构建运河文化展示体系。加快推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主体建设,持续开展展品征集,完成展陈设计,启动布展工作。筹建淮安大运河水工科技馆,启动方案设计。启动苏州水韵古城、无锡清名桥、常州青果巷、镇江西津渡-新河街、扬州古城、淮安清江大闸、宿迁龙王庙、徐州窑湾等大运河核心展示园建设。加快推进苏州宝带桥—澹台湖公园、扬州三江营湿地公园、淮安板闸遗址公园、无锡阖闾城考古遗址公园、高邮龙虬庄考古遗址公园、溧水胭脂河古遗址公园建设。优化提升扬州三湾湿地公园、高邮清水潭湿地公园、淮安运河湿地公园、宿迁洪泽湖湿地公园、泰州溱湖湿地公园,扬州廖家沟森林公园、宿迁古黄河森林公园,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常州春秋淹城遗址公园、扬州瓜洲古渡公园等重点特色公园。保护提升周庄、同里、甪直、木渎、震泽、黎里、荡口、焦溪、宝堰、邵伯、界首、马头、窑湾、溱潼等运河沿线历史文化名镇,和苏州山塘、无锡小娄巷、常州南市河、镇江伯先路、扬州仁丰里、淮安驸马巷、泰州涵东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推动运河沿线导入应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LOGO及标识系统。
三是做好运河文化价值的阐释弘扬。加强大运河文化价值研究,推进大运河文脉整理研究工程,举办第二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出版《运河文化研究》,发布一批重大研究课题,推出一批决策咨询成果。做好《中国运河志》发行推广,启动《中国运河志》增编工作。启动编纂《大运河故事》通俗读本和《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丛书》。创作完成百米长卷美术作品《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音乐剧《运河人家》、交响曲《大运河之歌响》、纪录片《中国大运河》,电视剧《北上》立项开机。发挥大运河剧院联盟作用,出品制作大运河题材精品舞台剧。打造运河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做优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争取获得联合国咨商地位。办好2020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运河文化嘉年华。组织开展大运河主题活动,举办第七届紫金奖•运河老字号企业定制设计赛、大运河主题摄影大赛、“画说运河”全省美术作品巡回展。实施“水路•戏路•传承之路”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组织开展大运河系列体育赛事。
四是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一批沿河旅游步道、自行车道和风景道,推出运河古城古镇记忆游、运河美食游、乡村度假休闲游。大力发展运河沿线孕育的丝绸、玉雕、美食等历史经典产业,培育与运河文化相关的数字内容、创意设计、会展演艺、影视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办好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第四届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推进运河沿线老字号集聚区建设。支持办好南京融交会、苏州创博会、无锡文博会、常州动漫周、徐州文博会等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展会。活化利用无锡开源机器厂旧址、常州戚墅堰机车车辆厂、镇江恒顺醋厂、丹阳钢铁厂、扬州瓜洲老扬锻厂、宿迁运河老粮库、徐州权台煤矿旧址、泰州泰来面粉厂等近现代工业遗存,发展文化创意、工业旅游等产业。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