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奋进新时代,梨园绽放盛世花。2019年12月31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上,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所长、“梅花奖”得主、扬剧名家李政成与其师傅、“梅花大奖”获得者、戏剧名家裴艳玲联袂献演昆曲《夜奔》选段,江苏省丹阳市戏剧总团金红霞、谢爱忠表演丹剧《槐荫记》选段。这也是江苏戏曲人连续四年登上新年戏曲晚会,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江苏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唱响新时代爱国奋斗之歌。
一年一度的新年戏曲晚会,是全国戏剧演员渴望的最高舞台。第三次登上新年戏曲晚会的舞台,李政成表示,这固然是对个人艺术生涯的肯定,但最重要的是,“作为江苏地方剧种的扬剧正在被更多人认可,被更多人喜欢。这显示了扬剧艺术的魅力,也是属于江苏戏曲的骄傲”。
本次献演新年戏曲晚会特殊之处在于,要和“活林冲”裴艳玲大师同台献技。昆曲界素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说,《夜奔》一折唱做繁重、情感复杂,讲述了林冲投奔水泊梁山的故事,师徒两人同时扮演“林冲”,一人宝刀不老、凛然生威,一人有志难酬、英雄失意,将林冲似“脱扣苍鹰、离笼狡兔、折网腾蛟”般无奈中的决绝、黯然中的突破,演绎得淋漓尽致。
作为扬剧演员,此番以昆曲“应工”,这也是近年来扬剧青年演员培养的一大特色。作为扬剧新生代的大本营,以“院团合作”为特色的扬州艺校坚持“京昆打底”的教学模式,6年制的戏曲专业,前3年都在以京昆戏为基本功训练,就算第三学年下学期的开蒙戏都是京昆剧目,直到第四年才开始接触本剧种剧目,“京昆戏规范扎实,只有立住了基础,才能立身本剧种。”
此外,扬剧还以“小剧种”不多见的大魄力,培养出了扬剧史上首批本科生。2018年,中国戏曲学院扬剧班毕业汇报演出《百岁挂帅》火爆上演,徐梦雪、赵倩、彭楷仪、徐凡、汪媛、王紫薇等学员的优秀表现,让人看到了扬剧艺术薪火传承、生机勃勃的大好前景。
丹剧是流行于江苏丹阳一带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在曲艺“啷当”基础上,吸收当地民歌、小调和号子,增加了伴奏乐器,并在其他戏曲剧种影响下,于1958年发展为戏曲。初名“啷当剧”,1959年改现名,上世纪60-80年代曾在戏曲舞台上红火一时。2009年,啷当剧列入江苏省第二批非遗项目名录。
有着“天下第一团”之称的丹阳市戏剧总团,是丹剧传承发展的主阵地。不同于大部分戏曲,丹剧主要为女小生体系,这是因为丹剧音乐曲调明快且高亢, 且特别要求小生的唱功能达到“喉音清越而气长”。脱胎改编自黄梅戏经典《天仙配》的丹剧《槐荫记》,通过经典名段创新呈现,绽放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饰演董永的金红霞和饰演七仙女的谢爱忠既是第四代丹剧人的代表,也是多年的默契搭档,金红霞的“董永”淳朴憨厚,与谢爱忠“七仙女”的清新俏丽相得益彰,使得丹剧《槐荫记》呈现出与黄梅戏原版截然有别的美感。
戏剧总团目前有55人,其中有19位青年演员,他们在演出的同时,还与时俱进地将属于这个时代的时尚审美、创新理念融入戏曲之中——从道具、服装、头饰的制作,到音乐曲谱的整理、剧本的改编……给丹剧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与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