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苏文物系统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对口援疆工作
【信息时间: 2019-08-06 17:42 浏览次数:
【字体: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全省文物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文物局文物援疆工作部署和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关于“始终把支援帮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好”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并将文物援疆工作纳入江苏援疆、文化援疆的重要内容。

明确目标任务,签订框架协议

2015年8月,江苏省文物局与对口支援地区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签订框架协议,明确在文物保护项目、资金经费、展览交流、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对口援助,并确定了援疆工作的组织基础、制度保障、工作目标。全省有关市和文博单位也分别于援疆对口地区加强联系,进一步明确各自援疆工作的具体内容。2017年6月,江苏省文物局在无锡召开文物援疆座谈会及伊犁草原文物江苏巡回展协调会,组织相关博物馆与伊犁州博物馆现场签约,落实技术、资金等支持条件。2018年,苏州博物馆与伊犁州博物馆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在工作互访、展览交流、学术交流、信息交流等四个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并在2019年完成了首批实习互访。

支持重点项目,资助组织实施

“十三五”以来,江苏省按照国家文物局文物援疆的总体部署,将“推进援助新疆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列入每年省文物局工作要点,积极支持对口援助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省文物局投入经费300万元,委托南京博物院完成伊宁市汉家公主纪念馆展览提升工程,并调拨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以及扬州博物馆的37件馆藏文物充实汉家公主纪念馆的展览。江苏省安排资金400万元帮助伊宁市政府完成州级文保单位——吐达洪巴依旧居修缮保护。省文物局联合省财政厅,在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援疆项目和资金,支持了新疆伊犁林则徐纪念馆方案编制,察布查尔古墓葬群保护,丝路伊犁—乌孙古道科考研究,伊犁草原石人、岩画数字化采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文化遗产保护等一批文物保护重点项目。盐城市文物局、扬州市文物局也积极资助援疆项目。

支持展览交流,宣传地域文化

近年来,江苏省文物局与伊犁州文物局密切合作,组织与伊犁州文物交流展览。2016年8月,“天马追风——新疆伊犁草原文物和民族风情”展在徐州博物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刘玉珠局长亲自参观展览。全省各地认真落实伊犁草原文物江苏巡回展协调会要求,从2017年开始,“美丽伊犁——新疆伊犁民俗文化展”、“天马来兮从西极”、“天山往事:古代新疆丝路文明展”、“伊犁草原文化--寻找游牧人的历史轨迹”、“细君归来——新疆伊犁草原文物和民族风情展”、“奔腾岁月——新疆伊犁草原文物与民族风情展”等展览相继在淮安博物馆、镇江博物馆、盐城盐都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无锡博物院举办,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和较大的社会反响。

2018年7月,“解忧故里——徐州汉代楚国精品文物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亮相,展览通过徐州馆藏的83组(117件)精品文物,重温解忧故里的汉代历史,在集中展示汉代文物、草原风情的同时,重点讲述了江苏与新疆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加强了新疆与江苏的展览交流和宣传互动。

发挥专业优势,深化人才培养

2016年7月,南京博物院落实国家文物局指示精神在新疆博物馆设立“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新疆工作站”,加强新疆地区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人才队伍建设,带动西北地区纸质文物保护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于2018年正式成立新疆研究中心,协助对口支援地区先后开展了清代新疆满文档案释读、天山北麓(以伊犁地区为中心)岩画保护与研究、新疆伊犁锡伯族口述历史、楼兰遗址考察与保护研究等科研项目。

人才培养项目是江苏文物援疆的特色项目和重点内容,为伊犁州文物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开展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专业支撑,2015年至2018年,省文物局培训伊犁州文物业务干部近100人。江苏省文物局与“江苏省文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合作每年举办两期全省文博干部研修班,邀请对口支援地区文博干部参加培训,提升文物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2016年,伊犁州文物局选派4名业务骨干到徐州博物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博物馆陈列大纲编写及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学习,选派4名业务骨干到徐州汉画像石艺术博物馆进行文物复制的培训学习。2017年4月,江苏省文物局组织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专业人员赴伊犁举办讲解员培训班,着重就博物馆教育理念创新、分众教育、讲解规范和礼仪,以及讲解员的成长与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培训。2018年—2019年,伊犁州博物馆选派6人赴苏州博物馆进行为期2个月的博物馆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