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20000014000271Q/2017-00928 | 主题分类: | 综合工作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文化厅 | 生成日期: | 2017-03-28 |
文号 | |||
名称 | 2016年江苏省文化厅工作要点 |
2016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着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着力打造“精彩江苏”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实现“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着力推动优秀文艺作品创作
深入贯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打造人民群众喜爱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加强规划统筹。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和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江苏省艺术创作源头工程,重点抓好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现实题材、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主题的重大题材、以江苏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地域题材和以老百姓生活为视角的民生题材等作品的创作生产。组织好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完善江苏艺术基金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江苏艺术基金引导作用,激发全社会创作活力。加强精品打造。继续实施舞台艺术重点投入剧目和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遴选3-5台剧目重点打造,评选和资助10台精品舞台剧目,创作一批立得住、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加强推介展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演出展览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组织优秀剧目参演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和全国声乐、杂技、舞蹈优秀剧节目展演,组织现代戏优秀剧目全国巡演。组织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创作展示活动,举办“林散之”书法作品展、江苏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二)着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实施文化畅通工程,推动智慧文化建设,强化优化基层文化工作,在源头上建好起始一公里,在终端上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资源数字化,提升基层文化机构的数字资源保有量和服务能力。发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作用,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4000个村(社区)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实施精准惠民工程,试点面向特殊人群发行文化惠民卡,开展互动式、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将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率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考核指标。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和资助目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实现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引领。深入开展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活动。总结推广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项目试点成果。精心组织好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和廉政文化周,办好第十二届“五星工程奖”赛事,继续开展“送书、送戏、送展览”活动,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健康开展。
(三)着力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
围绕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做大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居民文化消费。实施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提升工程。提升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水平,促进文化园区、社区、城区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主业优势明显、综合效益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引导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与网络深度融合,推动载体创新、内容创新。积极推动与省科技厅联合制定文化科技融合认定政策,开展首批文化科技融合企业认定。进一步创新文化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构建“文化金融合作融资项目库”,探索建立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做好“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文化部文化创新项目”的全面结项工作。孵化培育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继续做好2016年度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评审工作,向一定比例创意型小微文化企业倾斜;加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绩效考核,开展2015年度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评估工作。实施促进文化消费计划。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开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试点,支持剧场剧院、艺术表演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推动文化产业展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多层次多样化文化消费。
(四)着力推进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一手抓服务,一手抓监管,增强文化市场发展内生动力。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行政审批便利化、规范化、透明化和可预期,消除行业壁垒,鼓励多种经营和业态融合。鼓励创新经营模式,丰富经营业态,推动演出、上网服务、游戏游艺、歌舞娱乐、艺术品经营等行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启动全省“绿色网吧”建设工程,打造一批“环境舒适、消费放心、内容健康”多功能型的新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指导艺术品行业协会办好第二届江苏省艺术品博览会,建立艺术品交易服务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以“双随机”为重点的日常监督制度。拓展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功能,加强部门之间联动和信息共享,实现多部门、多环节协同管理。加强文化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建设,开展诚信评比,完善文化市场“黑名单”制度,开展文化市场“黑名单”管理试点,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监管机制。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标准规范,加强综合执法考核,推动综合执法工作考评定量化、常态化。加强重大案件督查督办,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认真落实平安文化市场建设任务,加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的整治,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平安娱乐场所创建。开展综合执法案卷评查和十大案件评选,促进执法能力提升。
(五)着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以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立”字当头,“取”字为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统筹文物保护和利用。继续推进江南水乡古镇、中国明清城墙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加强大运河文化带等文化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启动实施红色遗产和名人故居抢救性保护与开放品质提升工程,启动实施第一批红色遗产、名人故居保护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做好普查数据后续整理工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江苏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加大对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与指导。深化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和博物馆安防达标建设,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建成运行全省文物行政执法监控平台,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文物违法案件。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增强博物馆展陈感染力,推进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衔接,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配合省人大开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建立绩效评估动态管理机制;制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新建设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评选命名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销示范基地》。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修复工程。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普及力度,做好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作。实施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利用传统节日、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广泛开展经典诵读、非遗展示等宣传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
(六)着力打造“精彩江苏”对外文化交流品牌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把江苏的精彩传向世界,把世界的精彩引进江苏。用好国家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平台,精心组织“欢乐春节·精彩江苏”活动,安排富有江苏特色的艺术精品,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伦比亚、荷兰、文莱等国展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丝路情韵”文化交流。加强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深根厚植,促进港澳台民众对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认同。发挥江苏国际友城众多优势,举办2016柏林“精彩江苏”文化年,推进江苏与哥伦比亚大西洋省、荷兰北布拉邦省等友城的文化交流。组织“精彩江苏”进剑桥,举办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引进爱丁堡艺术节优秀剧目来江苏演出。加快发展文化贸易,推动文化产品从以“送出去”为主向以“卖出去”为主转变。加强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支持重点文化企业拓展境外业务,打造江苏文化常态化展示窗口,不断增强江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七)着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高层次人才成长。以舞台、书画艺术领域的人才培养为重点,把出精品与出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建立高层次艺术人才引进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鼓励和支持文化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引进艺术创新团队和艺术拔尖人才。加强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战略合作,合力培养艺术拔尖人才。培育基层文艺骨干。抓好基层文化人才培养的切入口,办好全省图书馆长、文化馆长、文化站长培训班,面向基层、面向剧团、面向乡土人才,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强与基层对口联系,通过“结对子,种文化”,开展业务辅导、骨干培训、艺术交流,全面提高基层群众文化人才从业素质。提高文化干部队伍素质。加大干部培训工作力度,引导各级文化系统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主动跟进文化发展前沿,经常到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推动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发挥荣誉引领作用,联合省人社厅组织开展四年一次的全省文化先进县、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表彰活动。
(八)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学习。认真执行党组中心组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日学习和党员日常学习三项基本学习制度。举办党员专题学习培训班,邀请从事党建专家学者作学习辅导,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组织建设。推进厅系统基层党支部换届改选。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主题活动、厅系统庆“七一”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干部、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表彰活动。做好厅系统机关党建工作年度考核、党组织书记述职工作,推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做到党的建设与业务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牢固树立党规党纪意识。深入促进反“四风”,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重大活动、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的监督,促进廉政风险防控。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长效化,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政风行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