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苏省文物局关于2018年度全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信息时间: 2019-01-30 18:09 浏览次数:
【字体:

苏文物综〔2019〕6号

各设区市文物局(文广新局、文化遗产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文物局(文广新局),南京博物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入研究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问题,为全省文物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省文物局继续开展2018年度全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各级文物部门积极组织、广泛发动,文博工作者踊跃参与、认真撰稿,共报送论文214篇,内容涵盖文物事业政策法规、文物保护资质管理、项目管理、考古和大遗址保护、博物馆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文物科技与保护应用、文物安全管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文物宣传等各个方面。经组织专家评审,评出组织奖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2个,优秀奖60个,现予以通报(名单附后)。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全省文博工作者要积极学习借鉴,切实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探索,为推动我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8年度全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江苏省文物局

                               2019年1月11日

附件:

2018年度全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一、组织奖(5个,排名不分先后)

南京博物院

南京市文物局

常州市文物局

淮安市文物局

镇江市文物局

二、优秀论文奖

一等奖(3篇)

1、运河文化带下的扬州水文化景观的梯度保护研究

扬州市文物局 曹华军、孙明光、宋桂杰

2、建立博物馆藏品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的探索——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南京博物院  王茜

3、城市考古成果创造性转化对策思考

南京市文广新局  丁波

二等奖(6篇)

1、六朝运河——破冈渎考述

句容市先吴文化博物馆  刘玉斌、翟忠华

2、南京郑和墓小考

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  顾苏宁、丁津津

3、民国纸质文献档案保护修复问题探析与思考

南京博物院  何伟俊

4、初探苏州文庙大成殿孔子文化陈列

苏州碑刻博物馆纪迪

5、用博物馆讲述高质量的江苏故事  南京师范大学  黄洋

6、关于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南京博物院  陈钰

三等奖(12篇)

1、“南京城墙记忆”数字化项目——南京城墙保护、研究、利用的新尝试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金连玉

2、三位一体监测体系在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与思考

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陈伟、吕志才、徐亦鹏

3、博物馆开展传统岁时活动的实践探索

南京博物院  陈述知

4、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 

南京博物院  邢月

5、南京“墙中墙”初探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周源

6、从“海丝大展”看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南京市博物总馆  杨英

7、虚拟现实与博物馆文物展示新探索 

淮安市博物馆  刘振永

8、补短板、强弱项、助力“文化建设高质量——关于江苏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思考  江苏省文物局  汪园

9、博物馆如何用新方法吸引新公众 

南京市博物总馆  刘媛之

10、经营遗产——遗址公园模式的运用

涟水县博物馆  汪大鹏

11、革命旧址类纪念馆消防安全分析与对策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  王卫清、张冠中

12、博物馆伦理及其准则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淮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潘新

优秀奖(60篇)

1、清代扬州盐业发展特征及社会经济影响

扬州市文物局  光晓霞、李在军

2、以文化为抓手,促进经济建设转型——黄墟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建议冷遹纪念馆  朱志清

3、“馅心”私房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中的一波三折——常州管干贞故居活化利用案例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陈磊

4、浅谈文创产品与文创产业的发展要素

  南京博物院颜张奕、袁瑗

5、城市记忆的“展”与“释”——地方博物馆视角下非遗展览的思考                        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  周璞

6、让策展给博物馆展览插上灵动的翅膀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沈君芳

7、试论遗址区居民座谈对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价值——以鸿山遗址为例无锡市新吴区公共文化中心  王卿

8、论博物馆研学旅行的“正确打开方式”——研学旅行乱象中来自博物馆的思考      苏州碑刻博物馆  陈莹

9、浅谈中小型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王珊

10、口袋公园与小型遗址保护展示利用 

扬州城大遗址保护中心  余国江、张春

11、宋代运河水运工程的璀璨明珠——京口澳闸系统

镇江市文广新局  张小军

12、博物馆文创资源的体系构建与时代传承——以南京市博物总馆为例南京市博物总馆  黄莉莉

13、江苏书院遗存及活用情况浅谈南京市博物总馆  姚在先

14、非遗视野下民俗的保护研究  连云港市艺研所  徐洪绕

15、精准定位,特色为主,中小博物馆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以洪泽湖博物馆为例  洪泽湖博物馆  席大海

16、大运河文化带上的明珠 ——高旻寺天中塔的前世今生

扬州市邗江区文管办  李智、朱育林

17、以文化遗产铸就文化之基——镇江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  镇江市文广新局  张志耕、张钟

18、浅析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镇江博物馆为例

镇江博物馆  施琳

19、博物馆网站建设的实践及思考——以南通博物苑为例

  南通博物苑  黄金

20、南通地区海神信仰背后“丝路”历史研究初探

南通市文广新局 姜振华、南通市海洋文化研究会许年强

21、南京博物院财务云平台建设的思考南京博物院  吕悦

22、非遗公众活动:强化博物馆非遗传播效应的思考——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个案分析南京博物院  朱莉莉

23、浅析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与服务公共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与发展宝应县文体广新局胡燕

24、新时期加强博物馆社会责任的对策  扬州博物馆  汪杏莉

25、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创建时代公共精神家园——宝应博物馆创新提升文化遗产展示实践的调研报告宝应博物馆 倪学萍

26、乡村红色遗址保护规划探究  沭阳县博物馆  孙华强

27、镇江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提取与旅游品牌建立研究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钱兴、镇江市文广新局周文娟

28、浅谈当代“馆校结合”背景下教师的作用

泰州市博物馆  吴晨康

29、论文化遗产在城市灵魂塑造中的作为——常州城市建设中保护传承利用文化遗产的十点思考

常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曹水平、周晓东

30、文旅融合视角下甘熙宅第藏书建筑的再解读

  南京市博物总馆  殷春华

31、浅谈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发展  南京市博物总馆  徐华

32、创新融合 共建共享——构建文博特色图书信息中心

南京博物院  王祎杰

33、内外明澈,净无瑕秽——南京大报恩寺北宋地宫出土玻璃器分析与研究南京市博物总馆  邱晓勇

34、高淳明清道教神像画的谱系研究与文化价值

  南京市高淳区博物馆  刘婉君

35、南京明外郭城墙的保护和利用初探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朱明娥

36、“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当绿水青山邂逅文化遗产

溧阳市文管办  史骏

37、金坛区抗战文物保护与利用对策思考

常州市金坛区博物馆冯铁

38、文物普查古建筑中新发现的碑刻研究

   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徐苏君

39、品牌创造活力—细说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汉学大本营”系列活动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张倩倩

40、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合作——一个关乎博物馆事业改革发展的新课题连云港市博物馆  刘洪

41、连云港市博物馆出土漆木器的保护修复

连云港市博物馆朱伟、荆州文保中心孙敬

42、连云港碉楼民居预防功能研究   连云港市文保所  骆琳

43、洪泽湖博物馆形象打造实践与思考洪泽湖博物馆  张小敏

44、普及纪念馆在弱势群体中的影响——以淮安张纯如纪念馆为例        淮安市淮阴区博物馆  刘卉

45、浅谈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以盐城市为例

盐城市文广新局  浦琴

46、试析仪征杨庄西汉墓出土漆画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朱超龙

47、浅谈丹阳市文物保护的措施与经验  丹阳市博物馆  阙强

48、殷墟西区青铜器墓相关问题分析  沭阳县博物馆  田帅

49、博物馆新媒体艺术展的利与弊——从“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出发常州博物馆  惠露佳

50、浅谈《瞿秋白生平事迹展》策展纪实

  常州市三杰纪念馆宫蕾

51、从方法到制度 ——南京市文保执法制度创新的逻辑演进

南京市文广新局  蔡健

52、三措并举,为文化遗产撑起“安全伞”——溧阳市野外文物安全防范体系初探溧阳市博物馆  曹昕运

53、淮安区域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淮安市博物馆  戴姝黎

54、“亮哉君子心”——东林书院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无锡市东林书院管理中心  沈恬

55、浅析纪念馆人才队伍建设  常州市三杰纪念馆赵德文

56、苏州不可移动文物档案数据化的探索与利用

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印铭、周齐、江娜

57、非国有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略论

南京市博物总馆  潘彬彬

58、浅谈博物馆藏品分类保管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淮安市楚州博物馆陈浩

59、“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文物对外交流研究

南京市高淳区博物馆  刘欣

60、“汉文化”元素动漫形象的文化传播 徐州博物馆  朱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