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长假,20万人次涌入宝华山景区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宝华山景区用民俗文化讲好景区故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统民俗和中国非遗表演在千华古村轮番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媒体的目光。景区黄金周期间单日游客最大接待量近3.5万人次,7天游客接待量超过20万人次。
国庆期间正值第三届宝华山国际民俗文化节正式开幕,宝华山脚下的千华古村可谓是热闹非凡,安塞腰鼓、中华武术、驯白鼠、耍猴、拉二胡、皮影戏等中华传统民俗让游客目不暇接,而斯里兰卡康提舞、苏格兰风笛演奏、印度舞蹈等充满异域风情的表演又令人陶醉不已。
近年来,民俗文化游逐渐成为景区旅游的一大热点,本次宝华山国际民俗文化节上,来自苏格兰、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位民俗传承人,以及60多位中国非遗大师、民俗艺人、千华古村常驻艺人,让游客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多国民俗,受到广泛好评。不少家长也趁着假期带孩子来体验传统的吹糖人、抖空竹、剪纸、陶笛演奏,在游玩中学习传统民俗。
此外,此次宝华山民俗节还首次创新了“沉浸式体验”概念,在每个民俗文化展览及表演专区中增设游客参与区,让游客不仅能近距离看到民俗艺人制作过程,还能听到艺人的对话,同时满足“看、听、摸、嗅、尝”等多重体验。景区内随处可见身着古装的演员,串联起乾隆皇帝巡游、济公过市井、武大郎卖烧饼等多组情景剧,游客纷纷参与其中。
“十一”期间,景区新打造的乾隆年间展馆和济公捉妖体验馆正式对游客开放,丰富了景区民俗文化的内涵。乾隆年间展馆里,茶馆、酒家、私塾、当铺、中药铺林立,铺陈出当时的市井气象,特别是每间铺子里栩栩如生的蜡像,从眼睫毛到手指纹路无一不精细,从发饰到服饰皆是清朝时期扮相,游客置身其中,仿佛可以直接和古人对话。展馆所有展品都没有任何橱窗做阻隔,360度逼真场景让游客大呼过瘾。而济公捉妖体验馆在时下流行的鬼屋当中加入了传说故事中济公捉妖的元素,颇受年轻人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