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文物(文广新、文化遗产)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文物(文广新)局,南京博物院: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问题,为全省文物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省文物局开展2017年度全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各地积极组织、广泛发动,文博工作者踊跃参与、认真撰稿,共上报论文214篇,内容涵盖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及对策、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文物工作改革创新、文物保护法制环境建设、文物保护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文物保护宣传、人才队伍及能力建设等各个方面。经组织专家评审,评出组织奖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2个,优秀奖60个(名单附后),现予以通报表彰。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全省文博工作者要积极学习借鉴,切实加强理论研究和创新探索,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文博事业发展水平作出应有贡献。
附件:2017年度全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江苏省文物局
2017年12月28日
2017年度全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一、组织奖(5个,排名不分先后)
南京博物院
南京市文物局
常州市文物局
淮安市文物局
连云港市文物局
二、优秀论文奖
一等奖(3篇)
1、中西文物修复理念原则与标准 淮安市博物馆 刘振永
2、管理视野下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难点探析——以中国大运河(江苏段)为例 南京博物院 徐森
3、新时代环境下为弱势群体服务——补足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短板 连云港市博物馆 刘洪
二等奖(6篇)
1、博物馆藏品智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南京博物院 田名利、吴彤
2、博物馆教育品牌研究——以无锡博物院为例 无锡博物院 陶纯怡
3、填补基层文保“洼地”,全力担起应尽之责——以溧阳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与思考为例 溧阳市文管办 史骏
4、文物统计体系研究 江苏省文物局 戴震宇
5、明初南京新城扩建问题考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周源
6、论考古报告的数字出版模式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车亚风
三等奖(12篇)
1、江苏出土铜器锈蚀特征的金相学考察——宁镇吴国铜器群和淮安战国铜器群 南京博物院 田建花、李军
2、溧阳上黄中华曙猿遗址保护价值评估研究 常州博物馆 雷倩萍
3、从遗产廊道的角度浅析南京明外郭城遗址的保护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夏慧
4、文物古建筑修缮与利用研究:“青果巷唐荆川宅——贞和堂修缮” 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管婷婷
5、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思考 江苏省文物局 汪园
6、江苏泰州西周时期天目山古城源流考 泰州市博物馆 郭正军
7、突出特色 加强合作 让文物“活”起来——谈徐州博物馆2017年系列外展 徐州博物馆 宗时珍
8、清《扬州福国院大桑门德宗道公舍利塔铭》现存刻石及相关问题考释 史可法纪念馆 陈康
9、区域文明对比展的展览策略探究——以南京博物院“帝国盛世”展为例 南京博物院 田甜
10、连云港地区汉代城址性质初探 连云港市博物馆 赵旭
11、博物馆开发校本课程的SWOT分析——以南通市环濠河博物馆群为例 南通博物苑 赵翀
12、江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构想和路径 扬州市文广新局 姜师立
优秀奖(59篇)
1、江苏省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调研与评估 南京博物院 陈潇莉
2、关于高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高邮市文广新局 蔡云龙
3、议国有博物馆理事会制度现状及前景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沈君芳
4、吴方言博物馆建设研究 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 张彩英
5、对镇江市名人故居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镇江博物馆 孟婷、余甦野
6、新形势下博物馆陈列展览注重质量提升的思考 江苏省文物局 于征
7、江苏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南京博物院 钱钰
8、商周玉人研究综述 沭阳县博物馆 张娇娇
9、麦肯锡7-S模型应用于新时代博物馆服务创新 盐都区博物馆 苏万才
10、对从本体到环境的用地保护初探——以×××市部分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为例 连云港市文保所 石峰
11、破损玉器的修复技术及材料运用 连云港市博物馆 朱伟
12、二战题材纪念馆翻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新四军纪念馆 汪洋
13、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 南京博物院 杜臻
14、六朝时期南京的办学机构 南京市博物总馆 张蕾
15、《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在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中的具体体现——以明城墙中央路至钟阜路西段遗迹保护工程为例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鹿斯骏
16、历史街区中历史建筑修复的真实性表达——以南京淳溪老街河滨街20号修缮设计为例 南京市高淳区文广局 梁玉根
17、《顺势而为 努力说好历史故事——“研学旅行热”中的博物馆策略初探》 苏州碑刻博物馆 陈莹
18、法治视野下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刘霄潇
19、深挖文物背后故事 打造特色名人故居——以周恩来故居为例 周恩来故居管理处 金秋
20、论证RFID技术与藏品信息管理系统融合的可行性----以常州博物馆为例 常州博物馆 刘朝东
21、中小型博物馆非正式教育的独特性探讨 南京市高淳区博物馆 刘婉君
22、浅析文化遗产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 镇江市文物局 刘聪
23、浅谈红色文化遗址普查及保护工作——以盐城市滨海县为例 滨海县博物馆 周丰
24、过渡期青花瓷器发展的成因探微 沭阳县博物馆 吴琼
25、从东海县博物馆藏汉代金饼说起 东海县博物馆 朱磊
26、江苏东台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述略——从蒋庄遗址谈起 东台市博物馆 陈怡
27、初探如何让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鲜活起来——以苏州碑刻博物馆为例 苏州碑刻博物馆 纪迪
28、仪式化传播:红色文化传播困境突围的关键 南京市博物总馆 杨学功
29、关于田野文物安全基层工作的再思考 扬州市邗江区文体新局 李智
30、浅谈龙泉窑青釉瓷修复--以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为例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 江涤非
31、中小型博物馆文创发展之路探索和实践——以徐州博物馆为例 徐州博物馆 李晓军、刘照建
32、赣榆石岭汉墓出土漆器工艺及保护修复 连云港市赣榆区博物馆张小树、湖北省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淡猛
33、浅谈顺山集文化遗址群的保护与研究 泗洪县博物馆 江枫
34、基于RBF建模的文化遗产三维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 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徐亦鹏、陈伟
35、文物保护中的“水害”问题及治理研究 淮安市楚州博物馆 张文瑄
36、新形势下的博物馆活态化新路径 常州博物馆 符岚
37、论地方博物馆学术人才的培养 昆山博物馆 刘军
38、中小型博物馆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创新研究——以明孝陵博物馆为例 明孝陵博物馆 张春子
39、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探析与思考 无锡博物院 许庭嘉
40、从古籍史料中探询徐福东渡的意义 连云港市艺术研究所 徐洪绕
41、关于提升口述历史真实性方法浅析——以渡江胜利纪念馆口述历史实践为例 南京市博物总馆 陈悦
42、启东吕四渔盐文化历史遗存概况与保护思考 南通江海文化研究会 陈晓冬
43、论苏州古典园林铺地的历史真实性 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 施春煜
44、试析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在文化遗产宣传中的构建推广 无锡博物院 任宝龙
45、浅析如何做好一名博物馆讲解员 南京市博物总馆 胡彤
46、馆校合作之与特殊教育学校的合作 扬州博物馆 汪杏莉
47、城墙遗址保护管理浅谈 宿迁市博物馆 嵇娟
48、博物馆文化授权研究 南京市博物总馆 潘彬彬
49、明、清洪泽湖大堤的先进技术及理论考窥 泗洪中学 裴语阳
50、浅谈县级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以仪征市博物馆为例 仪征市博物馆 林靓
51、让名人纪念馆融入公共文化生活服务体系——以淮安张纯如纪念馆为例 淮阴区博物馆 刘卉
52、南京明城墙外郭城门述考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朱明娥
53、博物馆亲子志愿者:社会发展的和谐因子——以扬州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为例 扬州博物馆 宗苏琴
54、论名人效应下的社会教育发展——以镇江博物馆名人故居部社会教育活动为例 镇江博物馆 施琳
55、中国古代女性的梳妆文化 南京博物院 张小帆
56、“未启动,先保护”打好文物保卫战——由265省道沿线16座土墩墓“死里逃生”引发的思考 常州市金坛区博物馆 冯铁
57、浅析博物馆经营管理及服务提升的途径和策略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叶杨
58、大运河常州段文化带建设的思考 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瞿小佩、顾晔麟 、曹水平
59、基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以革命旧址纪念馆为例 南京市博物总馆 李洁
60、从常州留青竹刻谈文化遗产保护 南京博物院 张淼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