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在扬州市拉开序幕,扬州博物馆也迅速成立了普查工作小组。我怀着对文物工作的热情加入到普查工作中。
对于一个相对年轻的保管部主任来说,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一种检验,是对于业务水平的检验,也是对统筹管理水平的检验。
"谋定而后动",因为有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的经验,在登录软件等还未出台前,我们先行对账目数据等进行排查和补充,做好资料准备工作,为之后的使用模板登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这也是快速完成普查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影像采集工作开始后,我主动承担了历代铭文砖等相对分量较重的文物的采集工作,"难啃的骨头我来吧"我对自己说,其实干什么工作都要这样敢于担当,敢于面对。一晃我在库房里待了一年半的时间,工作完成了回头再看看,其实没有开始想象的那么困难。开始的时候畏难的情绪我也有,部门里面年轻同志多,这种情绪也不在少数。如何解决掉这个问题就一个字"做",要快速地开展工作,老话说"眼怕手不怕"就是这个意思。与其瞻前顾后,举旗不定,不如大步流星地一路前行。
勿庸讳言,普查工作有时是枯燥无味。然而枯燥不枯燥,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它。我始终认为做的多也收获的多,对于文物丰富的感性认识,比如手感、份量等各种细节,都是在这种简单枯燥的劳动中获得的,它对于我们以后从事文物保管与鉴定等都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