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花轿绣红妆,百年历史载文明
【信息时间: 2014-10-20 10:54 浏览次数:
【字体: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宫中行乐词》中对幼女随步辇出入宫禁的情景,这里的步辇指的就是轿子。轿是由车发展进化而来,在我国至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明史 舆服志》说:轿者,肩行之车。是指车子爬上了人的肩头,便成了轿子。

  收藏在南京市江宁区民俗博物馆[1]内的这顶描金透雕花鸟纹花轿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是由原江宁区博物馆馆长周维林先生在江宁杨柳村[2]周边征集而来。轿子的主人至今已无处寻觅,发生在这轿子身上的故事更不得而知,但斑驳的身影见证了她岁月的痕迹。古时轿子有官轿、民轿之分,亦有二人小轿、四人小轿和八抬大轿之分。馆藏的这顶轿子整个轿身高195厘米,长宽各90厘米,为木制竹顶的四人抬的花轿,小巧而精致。整顶轿子以红黄色为主,点缀绿蓝等色,并采用圆雕、透雕等雕刻技法,饰以描金、彩绘等表现形式,视觉饱满,喜庆又不乏灵动之气。

  轿顶站立着单脚着地一手托官帽一手拿着笔的木质描金魁星[3],高25厘米,与轿顶四角龙头鱼身的木质描金鳌鱼[4]遥相呼应,表达了主人对高中科举,独占鳌头的美好愿望。轿顶四周红底描金的梅花和莲花相间排列,轿顶竹编部分还写有“荣华富贵”四个大字,应为后来所加。轿身偏小,仅供一人坐。古时小姐“十三盘头,十四上楼,十五十六抛绣球”,二八年华便嫁做人妇,因而身材娇小,刚好适合这顶精致的小花轿。轿身四周开小窗24扇,每扇窗都以缠枝纹卷绕,美丽吉庆,生生不息。其中还有12扇小窗用玻璃遮挡,在玻璃贵如黄金的年代,足见当时主人家的富有。花轿正面上部镂空雕刻牡丹花瓶等对称花纹,曲线饱满,工艺繁复,有富贵平安之意。中间雕有“鹰逐兔”,暗含着男女生活和谐的美好寓意。下部则用绿底彩绘“喜鹊登梅”、“室(石)上大吉(鸡)”、喜鹊莲花等形象,鲜艳明亮,寓意喜上眉梢、大吉大利、夫妻和睦、喜得连科。

  全国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江宁区可移动文物普查小组邀请省市领导专家对我馆内的这顶轿子进行了评估,并予以指导申报。如今,她静坐在这栋老宅里,宛若一个羞涩的姑娘,待世人重揭她的面纱。

[1]江宁区民俗博物馆,坐落在杨柳村古建筑群内,以展示明清时期民居文化、民俗文化为主。目前,杨柳村古建筑群被博物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杨柳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中国传统示范村落,始建于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江宁区文物保护单位8处,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3]魁星,中国古代星宿的名称,是汉族神话中主宰文章的神,深受读书人的崇拜,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美誉。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读书人都会郑重祭拜魁星。

[4]鳌鱼,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是鲤鱼偷食龙珠而成,素有“独占鳌头,辉煌一生”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