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
【信息时间: 2025-06-10 09:48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2025年6月6日下午15:00,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江苏文旅大厦五楼行业监管指挥中心。

时间:2025年6月6日(星期五)下午15:00。

地点:南京市北京西路15-1号江苏文旅大厦五楼行业监管指挥中心。

图片实录:




于倩: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参加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

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宣传展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新进展新成效,我们将于6月14日在南通江苏省江海博物馆及海门区江海文化公园广场举办启动仪式和线下展示活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次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安排。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钢,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宋莉莉,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管理处副处长刁汉云,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智。我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于倩。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首先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钢同志通报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安排。

钱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新闻发布会上与大家见面。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江苏文物和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2025年6月14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集中宣传展示我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新进展新成效,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意识,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举办江苏省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有关情况。

一、活动基本情况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时间为6月13日至7月15日。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活动宣传口号为“非遗,让生活更美好”“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水韵江苏,精彩非遗”“传艺传心传薪火,见人见物见生活”“科技赋能保护传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文物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活动宣传口号为“守护文化遗产 建设文化强国”“学习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 阔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坚持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落实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科技助力保护利用 文物赋彩美好生活”“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省级重点活动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省级重点活动有以下几项:

一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将于6月14日晚在南通市海门区江海文化公园广场举办,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政府承办。启动仪式上将发布2025年全省文物和非遗重点活动、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优秀案例、江苏省第二批省级非遗工坊、2024年度全国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十佳”和“优秀”案卷等,发放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宣传手册及《江苏省馆藏文物安全管理风险点排查和防控工作手册》。启动仪式上还将组织全省特色非遗节目展演,老百姓可欣赏到古琴艺术(梅庵琴派)、泰兴花鼓、周市舞狮等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精彩表演,我们还特别邀请昆曲、扬剧、柳琴戏、淮剧、锡剧、京剧领域的我省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重量级演员同台献艺,联袂呈现江苏戏曲的璀璨魅力。

二是2025年“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南通站活动。活动将于6月13—15日在南通市海门区江海文化公园广场举办,以非遗工坊、老字号为重点对象,邀请全省13个设区市及县(市、区)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同参与搭建线下销售平台,以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为内容,打造“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的非遗大集和美食市集,推动优质非遗资源直达基层。同时,通过发放消费券、联合促销等方式,创新文化消费场景,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周年成果展。活动将于6月13—15日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一楼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是非遗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自2015年启动实施以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与指导下,江苏已有9所高校进入研培计划院校名单。为全面展示宣传研培计划实施十年以来的经验成果,进一步深化研培工作实践,将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周年成果展,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方式,全面展示研培计划在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学术科研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丰富成果,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现代教育体系的深度融合。

四是江苏省非遗创意空间建设成果展。活动将于6月13—15日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一楼举办。依托全省已认定的44家省级非遗创意空间,积极拓展非遗产品的创意研发领域,提升质量意识、品牌意识与市场意识,推动非遗衍生品设计生产与成果转化。本次展览遴选省级非遗创意空间具有深厚文化价值、观赏性和实用性兼备、深受年轻人欢迎的非遗创新创意产品,通过图片展示、实物展陈等方式讲好水韵江苏精彩非遗故事,让传统工艺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五是“韶华易逝 技艺永传”——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影片展播月。为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承文化,弘扬永不磨灭的工匠精神,增强公众对江苏非遗的认识和兴趣,促进非遗有效保护和永续传承,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开展十周年之际,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韶华易逝 技艺永存”——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影片展播月活动将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向社会大众推出。展播内容为我省12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综述片,涵盖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门类,将于6月1日—30日在省广电教育频道、江苏公共文化云、江苏非遗网、南博小剧场、文化馆小剧场、省内大专院校进行线上线下播出。

六是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图文解析展。展览将于6月13日至7月15日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一楼举办。文物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领域第一部法律,是文物保护领域的基本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本次展览和宣传手册展示由国家文物局统一提供宣传资料,以图文形式解读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的主要内容,面向社会群众,直观易懂,是一次公益普法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文物保护法,自觉履行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营造全社会文物保护良好氛围。

七是江苏省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新发现图片展。展览将于6月13日至7月15日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一楼举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在各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队伍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我省已全面完成19771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工作,新发现文物2067处。通过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图片展,让全社会全面了解我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内容和成果,宣传文物的价值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传播文物保护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更加热爱身边的文化遗产,更加关心和支持文物保护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文物普查、关心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八是2024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展。成果展将于6月13日至7月15日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一楼举办。自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在全省考古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一批重点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2024年,有4项考古成果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发布,数量并列全国第一。在2024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汇报会上,来自国内知名考古专家对14个重点考古项目进行了点评,一致认为兴化草堰港遗址等10项考古发掘为我省2024年度重要成果。本次展览将以这10个项目的成果为基础,向公众展示2024年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三、各地配套活动

除了上述八大省级重点活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省各地线上线下将举办1262项宣传展示活动,其中非遗活动 858项,文物活动404项,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可尽享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共享文物非遗保护成果。

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依托非遗传承人群、项目保护单位、非遗工坊、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馆、非遗保护中心等相关组织和场所,发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遗学术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相关活动,展示近年来各地非遗数字化保护、科技赋能非遗传播方面的重要成果和优秀案例,交流保护经验和保护措施;宣传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典型案例;结合“非遗焕新购物月”,举办非遗集市、展销非遗好物,丰富文化产品服务供给;支持非遗项目进景区,因地制宜开展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等活动,拓展非遗实践空间,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文物展览展示、参观讲解、教育研讨与宣传传播活动,丰富活动内容与举办形式,鼓励文博场馆提供免费开放、延长开放、免费讲解培训、沉浸式互动体验以及公益性鉴定等文物惠民服务,展现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成效,扩大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民参与力度。

以上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总体情况介绍。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江苏文旅工作的关心支持!请大家继续关注江苏文物和非遗保护工作的传承传播,共同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于倩:谢谢钱厅长。接下来,是记者提问时间。请大家提问前先通报一下新闻机构名称和姓名。为了给更多记者朋友提问机会,每人提一个问题,请大家举手示意。

中国文化报:“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已在南京等地举办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当地老百姓好评。请问这次南通站有哪些活动内容和特色亮点?

于倩:请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宋莉莉回答。

宋莉莉:非常感谢大家对 “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 活动的关注与支持。截至目前,我们已在南京、扬州、无锡、淮安、常州举办5场展示、展销、体验等重点活动和一系列配套活动,同时组织各地常态化开展非遗“六进”活动100余场,带动周边实现销售总额约5000万元。此次“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南通站展示活动作为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主会场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我将围绕本次活动的特色亮点,向大家具体介绍。

特色亮点一:百项非遗汇聚市集

精心打造涵盖省内各地100 个最具代表性非遗项目的大型市集,设置 “美食好味”“匠心好物”“潮玩手作”“康养健身” 四大主题区域,打造“可看、可尝、可玩、可带走”的体验场景和消费空间。“美食好味”区域汇聚全省老字号与地方风味,天目湖砂锅鱼头、盱眙龙虾、建湖藕粉圆等非遗美食串联地域记忆,旅客在南通就能一站式打卡“舌尖上的江苏”。“匠心好物”区域将集中展示各类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如无锡精微绣、苏州玉雕等,游客可以充分感受“指尖上的匠心”。“潮玩手作”区域紧跟时尚潮流,将传统非遗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推出一系列创意十足的手作体验项目,如徐州香包、扬州文人香制作等,让游客参与其中充分感受“潮玩中的创新”。在“康养健身”区域,安排中医蜂针疗法、推拿按摩等项目,将传统养生理念与非遗技艺相融合,让大家在了解非遗的同时,也能关注“康养里的智慧”。

特色亮点二:地方文化生动展现

作为东道主的南通,深度挖掘本土非遗项目,打造 “看得见江海、听得见乡音、摸得着匠心”的地方特色板块。将具有江海文化特质的非遗项目融入非遗市集各个板块,形成独一无二的“南通印记”。每日两场非遗展演堪称“流动的江海文化长卷”:海门山歌《颐生美酒扑鼻香》还原清末状元张謇创办颐生酒厂的历史;通东民歌《通东号子》由 8 位渔民歌手集体演唱,再现围垦滩涂时的劳动场景;还有沈绣旗袍秀、如皋木偶戏、如东杂技等精彩节目都在同一天呈现。此外,还将专门安排“潮起江海,戏韵乡情”海门山歌文化惠民送戏下基层暨省濒危戏曲剧种演出活动、“歌声里的非遗”海门区优秀群文节目展演活动等,将非遗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中,进一步拉近非遗与群众的距离。

特色亮点三:配套活动亮点纷呈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承办地还配套开展数十场形式多样的展示、体验活动。如“童刻时光・木脉相传”儿童版画展、“雅艺江海・匠心传承”海门非遗瓷刻竹刻联展等活动,从艺术展示的角度呈现非遗的多样性和艺术魅力。色织土布香囊制作、沈绣体验等活动,让市民们亲自动手体验非遗技艺,增强了参与感和互动性。“纸韵流光・謇心传承”张謇纪念馆非遗花草纸灯笼体验活动、“指尖非遗・水中生花”水拓技艺体验活动、“品海门书香 鉴非遗风华”沉浸式体验造纸术工艺活动等,则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非遗技艺,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之旅。

江南时报:能否进一步介绍一下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省文物系统开展的特色活动?谢谢!

于倩:请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管理处副处长刁汉云回答。

刁汉云:感谢这位记者对江苏文物事业的关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物领域活动的主题是“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围绕展现江苏地域文明独特魅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滋养,全省文物系统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精心组织了400多场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的文博活动。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活动类别:

一是宣扬保护理念,让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今年全省文物系统的重要任务。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们将会同各地文博场馆采取图文解读、数字提炼等大众喜闻乐见、直观易懂的形式,举办50余场公益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文物保护法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让社会各界更好履行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营造全社会齐心协力守护历史瑰宝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考古研学,让历史脉络触手可及。聚焦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的丰硕成果,组织各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广大观众不仅可以从启动仪式现场深入了解文明探源和“四普”新发现的重要成果,也可以从省考古研究院“科技助力保护利用•文物赋彩美好生活”、镇江博物馆“探文明密码•守历史脉络”、苏州市考古研究所“长三角考古遗址研学游季”等30余项系列展览、研学活动中,追寻中华文明发展的源远流长,深入感知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动。

三是推出精品展览,让文化魅力浸润人心。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是深化文物利用的“生动课堂”。围绕更好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傅抱石与他们——江苏省国画院典藏精品特展”,中国海盐博物馆、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合作的“苏韵伊情——林则徐在新疆展”等10余个精品展览将焕新推出。同时,南京博物院“博物•自然”系列馆校课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迷踪探索活动”、南京城墙博物馆“城砖的诞生”精品课程等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教育研学活动,也将吸引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感悟文化,在润物无声中推进中华文明传承弘扬。

四是弘扬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传承不息。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围绕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各地策划推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江阴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中心推出“寻要塞历史印记 燃奋进未来之光”主题展,新四军纪念馆推出“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新四军的作风建设展”,常州三杰纪念馆举办“赤色声潮”《乐之秋白》音乐剧展演暨群众性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推出“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研学游等,生动传播红色文化,更好发挥红色资源铸魂育人作用。

同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各地因势利导,策划推出论坛讲座、科普宣教、文物鉴定等多种形式的文物惠民活动,赋彩百姓美好生活。

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离不开大家的关注和支持。真诚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前往各地文博单位,感受、宣传、报道各项精彩活动。

我苏网: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将于6月14日在南通市启动,想请南通介绍一下活动目前筹备情况。

于倩:请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智回答。

王智:今年,在省文旅厅的精心指导以及各兄弟城市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于6月14日在南通市海门区启动,主会场系列活动由省非遗保护中心、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海门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目前,相关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是各级联动,共同发力。此次活动由省、市、区3级部门上下联动、共同推进。近期,省文旅厅(省文物局)领导先后多次到海门区实地考察展览场馆、活动路线,定期听取筹备进展情况,及时跟进指导;南通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会办活动筹备工作,明确由市文广旅局牵头,海门区政府认真筹备,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精心策划,精彩纷呈。为将此次活动办出特色、办出精彩,我们从“非遗+现代”“非遗+消费”“非遗+旅游”3个角度精心策划主会场的各项活动。

首先是“非遗+现代”,我们精心挑选海门山歌、梅庵古琴、如东跳马伕、如皋杖头木偶、海门戚家拳、海安苍龙舞、沈绣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参加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展演,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演绎,充分阐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息息相关,展现非遗的独特魅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14日晚,我们还将举办无人机星空秀,用科技光影点亮夜空,与传统非遗交相辉映。

其次是“非遗+消费”,我们积极发挥非遗在促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6月13日至15日举办的“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南通站活动,活动现场设有南通市集专区、南通非遗特展区、后备厢潮玩市集专区、美食专区,以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为内容,打造“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的非遗大集和美食市集,推动优质非遗资源直达基层。同时,通过发放非遗消费券、联合促销等方式,创新文化消费场景,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我市各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还将开展“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雅韵展演”、“非遗技艺成果展示”展览、“从前慢”通州区图说非遗影像特展、非遗青年说等30余项活动,举办非遗集市、展销非遗好物,真正实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在文物活动方面,全市32家博物馆还将提供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及社会教育活动,如海安博物馆“学霸”康熙主题特展、江苏省江海博物馆“中国战斗——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等。我们还将配套推出“跟着非遗去旅游”,在活动期间海门区各A级旅游景区将免费向游客开放,进一步体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

三是加大宣传,提升影响。为扩大本次活动影响力及覆盖面,我们将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立体化宣传模式,努力实现全程报道、实时滚动、全城聚焦。先期,依托各级传统媒体与我们的自媒体联盟宣传预热,并在市内人员流动量大的场所进行高频次投放宣传。活动期间,我们将邀请20多家新闻媒体全程参与报道;同时以直播互动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活动以及各项非遗的风采、特色,吸引更多游客观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