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走进江阴“曹鲍村兵燹灾民墓”
【信息时间: 2025-04-03 17:5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江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字体:

  江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截至4月2日,已完成全市范围内所有预设点位的现场勘查、测绘与信息采集,累计覆盖原有不可移动文物点317处,新发现文物线索数十处,初步实现“应查尽查”目标,同时完成了内业数据审核和上传工作。3月26日,在普查工作组踏勘澄江街道皮弄村时,“兵燹灾民墓”重现天日。这座新发现文物诉说着1937年日军屠戮江阴的血色记忆,成为江阴市四普工作中最具历史警示价值的新发现。



  普查队员们手持测绘仪器,俯身记录每一处墓冢的细节:碑文的笔迹、墓地的形制、遗址的分布……专业严谨的工作中,更透着一份庄重。他们深知,文物普查不仅是数据的采集,更是对历史的叩问与守护。通过无人机航拍、RTK打点定位、史料核查等技术手段,完整记录墓园现状。



  技术组组长沉痛致辞:“兵燹灾民墓不仅是文物,更是民族记忆的伤口。第四次文物普查赋予我们责任,让这些遗址成为‘活的历史教材’,警示后人铭记‘落后必遭欺凌’的国耻,凝聚自强不息的力量。”

  2025年4月2日,江阴市四普工作小组组织对兵燹灾民墓进行了周边环境整治,该处新发现文物焕然一新。这座历经沧桑的墓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是记录民族苦难与抗争的“活教材”。碑文镌刻着不容忘却的史实,在和平年代更成为长鸣的警世钟。当前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这些历史见证进行系统性抢救保护。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让文物说话,让史实发声,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历史文物资政育人、鉴往知来的重要作用,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坚实支撑。  


 (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江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