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镇江国庆中秋假期文旅市场红红火火
【信息时间: 2025-10-09 15:2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字体: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镇江市依托丰富文旅资源,策划推出文化惠民、文博展览、精品演出、非遗体验等文旅活动超230项,水陆寺巷、京畿路等特色活动获央视报道6次,推动文旅市场“量质齐升”。

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国庆、中秋假期,全市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夜间消费集聚区、文博场馆、休闲街区、度假区去重后接待游客总量、游客消费金额,按可比口径日均同比分别增长15.17%、14.14%,,其中金山景区入选全国国庆首日景区热度TOP10。

全市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10.09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2.51%,占全行业异地消费的44.26%。按行业划分,住宿业占比从2024年10.5%上升至22.78%,交通出行占比从2024年2.29%上升至7.65%,游客逗留时间明显延长,假日文旅经济成为城市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一、多元供给,文旅产品更丰富

一是重点景区IP化运营。国庆、中秋假期(2025年10月1日至8日),全市31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181.91万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21.83%,假期日均增长10.12%。金山“苏东坡遇上白娘子”演艺融合科技与传说,焦山“国潮闯关”增强互动性,北固山“三国实景剧”还原历史场景,南山“森林音乐会”带来别样艺术感受,其中金山景区入选全国国庆首日景区热度TOP10。西津渡推出“遇见西津”巡演活动,累计接待游客增幅超50%。茅山融合神仙IP与非遗体验,宝华山举办泡山嘉年华,全域景区升级游玩体验,持续吸引游客打卡。

二是文博场馆体验化升级。节日期间,全市举办演出、展览、群文等文化惠民活动181场,累计服务人次56.57万。魔术、音乐、戏曲等10余部小剧场精彩上演,上座率超90%;镇江博物馆“歇哈子”氧气市集日均吸引万人参与;非保中心举办民俗文化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丹阳美术馆等推出红色展览,镇江市图书馆、扬中博物馆等推出中秋DIY、国庆拓印、直播互动等节日体验活动,丰富市民游客假日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乡村旅游特色化提质。国庆、中秋假期(2025年10月1日至8日),全市14家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接待游客46.74万人次,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2.17%,假期日均增长31.50%。丹徒区世业洲世业村接待游客占全市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总量近三分之一,开心休博园创新夜游模式,上演非遗火壶、大马戏表演、瀑布烟花秀等,日均接待超万人次。此外,经开区圌山风景区日均迎客1.71万人次;丹阳市建山村融合齐梁历史文化,上演音乐喷泉、无人机秀等,日均接待游客2.79万人次,乡村旅游成为假日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多策并举,文旅消费更火热

一是发布惠民政策。延续“苏超”赛事、大学新生礼遇等政策效应,叠加推出近10项“吃住行游购娱体”专项福利,广电VR大空间体验馆每日提供100个免费名额;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镇江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等,通过政策让利激发消费潜力。

二是举办多彩市集。“三山一湖一渡”片区、大市口等区域市集密集落地,西津渡举办西津大市——玉山集、京畿集,金山东街推出金山湖生活市集,丹阳运河1958生活集、扬中礼德市集、丹徒“湖光集市”等市集精彩启幕。网红街区京畿路接待人次近15万,永安路美食街日均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吸引大量游客驻足消费,带动周边餐饮、零售等业态增长。

三是延伸融合场景。串联市区长江岸线资源,形成主城区的深度文旅体验廊道,长江路音乐喷泉广场举办“京江花月YE”江畔音乐会,累计吸引1.6万游客;京口区水陆寺巷特色文化街区融合生活市集、街头乐队等元素,获央视一套报道;苏宁广场+甘露商城+商业城片区等商圈与文旅场景结合,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从“看风景”到“品生活”的跃升。
    三、多维保障,文旅服务更暖心
    一是交通出行便捷。整合社会资源,对外地游客免费开放6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5660个内部停车泊位及景区周边近500个停车泊位,开通镇江“三山一渡”、茅山、宝华山定制专线,公安交警部门实施“轻微不处罚”等5项柔性执法举措。

二是志愿服务舒心。在各大重点景区、火车站组织“心宜镇江”文旅志愿者104人,提供旅游咨询、文明引导、应急医疗等服务,每日累计服务人次超5万、服务时长超660小时,营造热情友好的城市氛围。

三是执法监管有效。节日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96人次,检查旅游包车2辆、旅游团队2个,电影院、网吧、游戏厅、剧本杀等文娱场所64家次,对发现的问题均要求立即整改。检查景区32家次,清理流动摊贩291起,确保假日市场平稳有序。


(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