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成立
【信息时间: 2024-10-21 10:3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科技教育处
【字体: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实施《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建设,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走在前、做示范”,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推出文旅数字化抓手性改革举措——成立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钱宁出席活动。 

  文旅领域数字化建设成果连连看

  近年来,省文旅厅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展开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实践,全省文旅领域数字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

  注重政策指引

  深入实施“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实施数字文旅产业提升行动,制定出台深化“互联网+旅游”、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文旅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切实加强对智慧文旅发展的顶层设计。

  加强协同创新

  发挥江苏科教大省优势,建成3家部级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15家省级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15家省级文旅装备技术研发中心。评选省级智慧文旅示范项目261个,10个项目入选全国文旅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汇聚数据资源

  建成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全量汇聚3.2亿条行业数据,在全国率先打造智慧文旅行业大脑,围绕热门旅游目的地、重点文旅场所开展智慧安全监管,创新融入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新技术监管平台,实现对全省文旅行业6132家监管主体单位的实时监测全覆盖。

  强化基建支撑

  在全国率先实现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以及星级饭店等客流密集区域网络全覆盖,提高重点旅游区域5G网络覆盖水平。在全国率先构建并推广社保卡文旅“一卡通”江苏模式,上线“水韵江苏”数字旅游卡,累计发行39.12万张,拓展数字化文旅消费的场景。

  赋能文化传承

  陆续推出“云上博物”“全息5G大运河”“3D云游•水韵江苏”等一批数字文旅项目,认定省级智慧旅游景区32家,8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和“5G+智慧旅游”试点。扬州市成功打造“下扬州”小程序,成为全国首个集AI文旅大模型和数字人技术于一体,实现人机对话的贴身文旅“推荐官”。

  创新数字化推广

  积极运用新媒体体现“诗和远方”携手的成果,策划打造“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大型融媒体栏目第一、二季,新媒体端的话题热度屡创新高,前五期全媒体触达人群1.6亿人次,其中年轻用户占比近一半。

  苏州丝绸博物馆“丝绸纹样数据采集与应用推动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获评全国文旅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江苏省强化数字科技赋能,全面提升文旅领域数字化治理水平”获评全国文旅领域改革创新二十佳案例。中华恐龙园旅游度假区、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获评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模块化文旅展览展示装备技术提升”“沉浸式交互VR体验游艺装备”“全息显示装备技术在传统文化景区中的应用”等3个案例获评全国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多元数据省域共享 助推文旅服务提升”获评全国“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社保卡文旅“一卡通”工程获评全国文旅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工作经验获评“机关党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

  推动创新 成果共享

  发挥联盟“一盘棋”合力作用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命题下,在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发展智慧旅游的新赛道上,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积极参与塑造新质生产力,更好发挥研究机构、高校和行业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等创新载体作用,由省文旅厅、部省重点实验室、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省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牵头发起的江苏省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应运而生。联盟首批成员单位98家。


  

  联盟旨在拓展文旅科技融合深度,将科技创新载体打通起来、集聚成势,畅通供需信息、形成创新合力,推动跨行业跨领域科技研发力量,科技成果共用共享。扭住融合的关键在于: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积极搭建文旅科技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发挥展示推介撮合等服务功能,遴选和推广典型。发展文旅科技融合新应用新模式,面向文化事业建设重大需求,面向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主战场,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加强新技术场景应用

  着眼激发文旅消费更大潜力,积极引导文旅场所运用新技术并有机融合文化创意等元素,增强文旅产品的异质性特色,催生更多数字演艺、数字艺术、电竞娱乐、品牌授权、设计服务等新业态新产品新体验,推出更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双面绣”项目,打造人气“火爆点”、拉升消费“热力值”。

  加强优质文化资源网络共享

  积极推动文博场馆和文保单位开展线上展览、数字文创、虚拟讲解等服务,支持“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数字化提升,鼓励剧本娱乐、数字艺术线上演播等新业态发展,实现空间无限,表达方式无限。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积极配合省文化旅游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交叉融合型人才培养,支持高校、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联合建设文化和旅游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专业人才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专家授课 深入交流

  培训班顺利举办

  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对文旅行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紧迫需要。培训班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为主线,紧扣数字化场景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数据和网络安全、元宇宙等行业热点领域,邀请一批兼具理论高度、思维广度和实践深度的行业专家进行主题授课、交流分享。

  文旅行业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如何?数字文旅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空间?“数字+文旅”深度融合催生出哪些全新应用场景?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文旅行业提供了怎样的技术支撑?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信鸿业,中国传媒大学二级教授蒋伟、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王志等多位专家进行权威解读,现场反响良好,讨论热烈。与会者纷纷表示,参加此次培训班与专家深入交流,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下一步,省文旅厅将强化数字科技赋能,健全文旅与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更大力度增强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更好助力文化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科技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