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运河润泽百姓,更是传承历史的文脉。此次公布的浙江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名单包括: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区、临平区),钱塘江诗路(富春山水、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杭州市富阳区、桐庐县、建德市、萧山区),龙泉青瓷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龙泉市),蚕桑丝织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桐乡市、德清县),中医药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宁波市海曙区)等11个设区市。
由拱墅、余杭和临平共同创建的省级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以运河文化的生态保护和活态传承为主线,以非遗整体性保护为目标,推进运河文化守正创新。
半山立夏、径山茶宴、清水丝绵展非遗魅力,“百”艺新生融当下生活。大运河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构建“一轴两翼串三区、十四片区联多线”的空间格局。
实施“产城乡、人文景”的深度融合,培育王星记等非遗品牌36个,传统工艺工作站7家,非遗工坊20家,非遗景区景点47个,开发25条非遗主题游线,非遗主题民宿10家,非遗特色街区11条,展现杭州段运河文化的古韵新生,构建城乡共融文化共生的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有机体。
拱墅区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因境内古老的拱桥拱宸桥和繁华的湖墅地区而各取一字而得名。
自隋唐以来,拱墅就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和繁华商埠,至南宋时成为各路商家的货物集散地,成了名扬天下的“东南财赋之乡”。明清时造就了蜚声海内外的“十里银湖墅”与“湖墅八景”。香积寺石塔、拱宸桥、祥符桥、洋关、高家花园等历史文化遗存,无不彰显着拱墅古老而璀璨的文明。

未来,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杭州音乐厅、武林美术馆、运河湾国际旅游休闲综合体、杭钢遗址公园、小河油库遗址公园、大城北中央景观大道、祥符桥传统风貌街区等重大项目将百花齐放。
想了解大运河,最好的方式就是坐船游玩。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古称下塘运河、新开运河,亦称杭州塘。夜幕降临,从武林门码头出发,夜色下灯光晕染的运河恍若乔装打扮的俏佳人,让人惊艳不已。
在悠悠历史长河上,乘坐古色漕舫近距离感受城市独特灯光魅力,沿“天堂玉带,千秋画卷”的古运河一路往北,经西湖文化广场、朝晖桥、潮王桥、御码头、富义仓、乾隆舫、大兜路、香积寺、小河直街、青莎公园等古运河新景,感受大运河千年遗韵,后到达京杭大运河南端标志、有“江南第一古桥”美誉的拱宸桥后返航,一路穿越古今。
近年来,余杭塘河风景也更加美丽。余杭塘河古称“运粮河”,又名“官塘河”,流经余杭镇、仓前镇、五常街道至杭州,汇入京杭大运河,全长19.8公里。余杭塘河在历史上商船云集、航运发达,反映了以漕运文化为中心,并随其发展而来的治水文化、商贸文化乃至建筑文化,是记载杭州历史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运河(临平段)由杭州塘约29公里、上塘河约11公里组成,其中,杭州塘沿线途经临平区崇贤街道、塘栖镇、东湖街道、运河街道4个镇街,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大运河(临平段)的重要文化遗产地标,广济桥是古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它见证了桥下数百年水流共帆影不绝,周身印刻着两岸繁华变迁的痕迹。

沿着石板铺砌而成的桥面拾级而上,塘栖古镇的全貌渐渐映入眼帘。塘栖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明清时为“江南十大名镇”之一。
七孔石拱桥,如长虹卧波于此五百年,见证了塘栖的兴盛。来到塘栖,要问最有水乡味道的地方在哪,塘栖人绝对会告诉你一个地方——水北老街。这里绝不仅仅只有诗词里水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美景,更多的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古味”。
水北街是典型明清一条街,正中间是新马路,马路两边的商铺分明是《清明上河图》中的集市中心。青石板两边是木结构的老房子,米店、竹器店、杂货店、缸罐店、馄饨店、老酒店一排排店面,足以让人想象当年的繁华。

镇上的街面全都沿河而建,落成在屋檐里面,俗称“过街楼”。为方便那些从水路而来的客商们休息,在那沿河的一面还都建有一长溜美人靠(塘栖人称这为“米床”)。历经变迁,塘栖古镇安静而素雅,是无数人心中理想的水乡模样。
此外,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临平区持续推进塘栖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等历史文化空间建设,挖掘保护代表城市记忆的历史建筑、工业遗存,使得大运河两岸成为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