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3-12-20  11:10    

  摘要:2023年12月19日下午2:30,南京市鼓楼区龙蟠里9号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大会议室。

  时间:2023年12月19日(星期二)下午2:30。

  地点:南京市鼓楼区龙蟠里9号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大会议室。

  图片实录:


 

  出席人员: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邵学文,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陈劲松,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课题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震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主任章晓历

  章晓历: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开展资源普查工作的部署要求,我省从2020年启动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历时三年时间,普查工作基本完成。为更好展示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工作成果、介绍相关情况。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嘉宾,他们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邵学文,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陈劲松,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课题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震方,我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主任章晓历。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三项议程,首先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同志通报江苏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成果。

  拾峰: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文化和旅游资源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全面了解资源总体情况,是资源保护、产品开发、规划编制和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出台了《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技术规程》,开启全国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开展资源普查的工作部署,2020年3月,厅党组研究决定启动我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经过三年持续工作,在全省13设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密切协同下,我厅圆满完成了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下面我就资源普查的相关情况和主要成果向各位作简要介绍。

  一、工作总体情况

  我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总体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启动后,我厅立即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担任组长的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编制普查工作方案,并报文旅部批准。设立普查办公室,成立专家组,召开动员会,部署指导全省13市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区域的资源普查工作。

  第二阶段:试点阶段。2020年5月,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率先在大运河沿线常州天宁区、扬州广陵区、徐州新沂市等8个区县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明确了资源普查工作规范,形成了普查标准,探索建设了资源普查信息系统,为全面普查工作开展理清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在前期充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21年7月,我省全面开展全省文旅资源普查工作。全省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及22个行政功能区共组建了117支专业普查队伍,1500余名普查员参与工作,至2022年底,全面普查工作基本完成。

  第四阶段:梳理核准阶段。今年上半年,普查办对各地录入管理系统的所有普查数据进一步核对,系统梳理资源分布、等级情况,建立全省文旅资源“一张图”,了解、把握我省文化和旅游资源赋存、利用与保护情况,绘制清晰文旅资源“藏宝图”。

  二、普查成果

  在普查工作中,我们创新编制文旅深度融合型的资源普查规范,研发线上线下融合的资源普查系统和江苏文旅资源普查的技术规程,积极探索文旅资源普查江苏新经验,为全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贡献了江苏智慧和力量。经过普查,截止2023年7月31日,全省共登记文旅资源单体1186197个,采集详细专题信息的资源数量是196307个(其中自然资源10984个,人文资源185323个),全省新发现资源有35344个。 

  在资源类型方面,我省资源类型覆盖资源标准的9个主类,28个亚类,146个基本类型,仅缺少 “冰雪地”“积雪地”“现代冰川”“垂直自然带”四个基本类型资源。9个主类的资源单体数分别是地文景观1726个,水域景观2926个,生物景观6019个,天象与气候景观313个,物质文化遗产1107025个,专题登记非物质文化遗产6593个,建筑与设施41112个,文旅购品7176个,人文活动13307个。总体来看,全省文旅资源类型结构相对齐全,规模巨大,彰显了文旅资源大省的资源特性,其中水域与生物景观丰富,充分体现了江苏“水韵”特色,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占全省资源总量的93.33%,表明了江苏历史悠久、文脉绵长、遗存丰富的特征。

  在资源等级方面,根据《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资源单体评价共分五个等级。全省三级以上优良级文化和旅游资源54018个,其中五级文旅资源1238个,四级文旅资源6504个,三级文旅资源46276个,普通级资源132025个。全省文旅资源等级呈现合理的金字塔结构,为我省各类文旅品牌梯队开发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彰显出较大的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在资源分布方面,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分别拥有资源数量902715个、129127个、154355个,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十三设区市中南京市的资源数量占全省资源的54.32%,是文旅资源极度丰富城市。从我省“两廊两带两区”特色文旅空间来看,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11市)资源总数1129723个,扬子江世界级城市休闲旅游带文旅资源总数1031842个,陆桥东部世界级丝路旅游带资源总数86065个,沿太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文旅资源总数217641个,沿洪泽湖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区文旅资源总数144283个,“两廊两带两区”特色文旅空间资源支撑有力。

  三、工作特点

  本次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协同推进实施

  本次资源普查工作构建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小组+专家顾问团队+技术支持团队+区县普查实施团队”的“3+2+N”工作体系,探索了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协同化文旅资源普查实施途径。建立普查工作进度通报机制,省文化和旅游厅机关、各设区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和单位、各地相应业务部门共同参加,专家指导协同,全面推进普查工作顺利实施。

  (二)创新规范融合

  在遵循国家旅游资源普查标准关于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要求的基础上,我省吸收国家各类文化普查规范相应要求,基于文旅融合视角,对文旅资源的分类与评价进行了重新梳理定义。充分考虑文物、非遗等文化类资源属性的独特性,在国家旅游资源普查标准一张基础信息表基础上,拓展19类专题信息表,首创了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型普查规范,在确保普查数据真实精准的同时拓展了数据内容深度,为未来开发建设文化和旅游高质量产品提供有效支持。

  (三)集成数字信息管理

  突破传统的资源普查方式和管理手段,本次普查研发了集PC端、移动端和大屏端于一体的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汇集了数据采集填报、任务分配、进度监管、数据审核、在线评价、统计分析、数据展示等普查工作全周期功能,拓展了资源信息共享、宣传推广、咨询服务等功能,为普查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四、下一步工作

  资源普查是手段,保护利用是目的。下一步,我们将发挥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聚焦普查成果广泛运用,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高水平保护利用,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重点将推进普查成果在以下六个方面运用。

  一是服务全省重大战略和规划实施。深入贯彻落实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等国家与省重大战略和工程建设要求,进一步摸清相关区域资源特点、分布、等级结构与开发现状,为重大战略的各项任务实施提供数据支撑。推进普查成果为全省文旅领域各类规划编制与实施提供扎实全面的科学依据,提高规划编制准确性、科学性,加强规划操作性,指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保障。 

  二是服务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大局。以文旅资源普查成果为基础,广泛应用空间技术、传感器等计算机和通信新技术,创新遗产类资源单位本体及环境保护途径,服务各类文物保护工程,为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夯实基础。在目前资源数据集成基础上,强化普查成果服务各类文旅业务,加强数据分析,探索构建文化和旅游资源全息知识图谱,推进非遗、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文旅业态体质扩容,创新发展,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是服务各类群体使用需要。融合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的建设,提升普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逐步向文旅企事业单位、大众、游客、中学生等不同群体开放,满足各类群体信息查询使用需要。近期,资源普查信息管理平台将向公众开放,大家可以至平台查询本次资源普查成果的基本数据。

  四是助力文旅融合与高水平建设。深化文旅融合,梳理构建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间的时间关联、空间关联、内涵关联和主题关联。在文旅项目开发中积极促进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效组合,科学叠加,释放“1+1>2”效应。推动已开发的原生资源提档升级、正在开发的优良级资源高水平建设、未开发的新生资源向新产品转化,促使更多优质资源开发成为优质品牌,培育打造更多高辨识度、高显示度江苏文旅融合精品和世界未来遗产,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五是助力文旅产业集聚与空间优化。加强资源分析,围绕优良级资源分布,梳理发现潜力型资源,探索多类型旅游资源的空间聚合开发,优化文旅产品开发空间体系。创新跨区域优质资源聚合发展模式,推动高能级资源集合体打造成为文旅集聚区、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助力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建设,为进一步构建 “两廊两带两区”特色文旅空间体系提供数据保障 。

  六是助力“水韵江苏”品牌影响力提升。聚焦大众旅游关注点、兴趣点,热点等,从不同维度对我省资源进行再分类再梳理,从资源角度进一步凝练“水韵江苏”自然与人文标识。今年,我们按照文旅部首批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名录建设要求,梳理推荐了我省首批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名录参与文旅部评审。我们将结合这项工作,策划开展我省特色文旅资源展示活动,提高我省文旅资源知名度与影响力,塑造立体生动“水韵江苏”形象。 

  随着文旅融合持续深入,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文化和旅游资源也在不断新生和发展。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普查工作机制,深化普查系统开发,活化普查成果运用,真正让我省文旅资源宝库查得实、评得准、用得好。在用好已有普查成果的同时,结合即将开展的第四次文物资源普查等工作,每半年动态补充、更新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数据库,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展示好江苏文化和旅游资源。我介绍的情况就是这些,欢迎社会各界多关注、多利用普查成果。最后,感谢到会各位媒体朋友们的鼎力支持,谢谢大家!

  章晓历:谢谢拾厅长。下面有请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邵学文同志发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管理信息系统。

  邵学文: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和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管理增加了新手段。为提高我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质效,我厅委托南京师范大学开发建设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经过近三年的研发、测试、试点,目前已正式运行,为顺利完成全省文旅资源普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由我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一下系统建设情况。

  一、系统架构内容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系统充分依托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的基础功能支撑,构建了以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为基本单元的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发了PC端、移动端和大屏端三个应用板块。目前,系统汇集了全省118万余个文旅资源单体名称、地理位置、资源类别、资源结构等14项基础信息,管理单位、保护现状、开发现状等10项专题信息,资源评价和审核信息,并拓展归集了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35.6万条,为每个资源单体赋予唯一的“身份证”,记录形成文旅资源“总账本”,绘制了全省文旅资源“一张图”。在此基础上,系统根据资源类别和我省文旅发展空间格局建设了9个主类资源专题库和“两廊两带两区”特色文旅空间6个专题资源库,为我省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二、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开发坚持以科学性、融合性、多元化、开放性和实用性为原则,赋予文旅资源采集与管理的数字化双引擎,功能覆盖资源普查工作全过程。系统主要具有五大功能:一是资源采集、数据归集功能;二是数据分类、分级、分区功能;三是数据审核、统计分析、成果实时共享等功能,这三个功能覆盖了资源普查前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为普查工作提供充分技术保障。四是数字化、智能化“双化”同步功能,系统在突出数字化的同时,重视运用兼顾智能化技术,开发了普查任务线上远程分配、信息现场采集与系统同步录入等功能,拓展了线上普查知识库、普查小助手等小程序功能,满足全省普查团队随时随地查询和咨询需要。在资源普查过程中,系统满足了用户登录13万余次,审核了近15万条数据、反馈审核意见超6万条,有效地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五是系统可延展功能,为系统数据更新、专题资源、上下联动使用等多个方面预留了接口和空间,为系统的二次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

  三、系统管理服务

  在系统管理方面,为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系统设置了省、市、县三级管理权限,所涉的云服务器等基础设施资源统一纳入“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统筹管理。在系统服务方面,系统针对各类用户使用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为主管部门提供了普查进度查看、资源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在线审核等19个功能模块的服务,为专家提供了线上数据审核及问题反馈等5个功能模块的服务,为普查实施团队提供了资源数据的在线填报、资源评价、报告提交等15个功能模块的服务,初步为大众提供查询和了解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服务。

  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开发建设,目前系统已经建设成为集“文旅资源普查APP、文旅资源普查小程序、文旅资源数据管理、文旅资源一张图”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效、便捷、强大的文旅资源普查管理平台,有效支撑我省资源普查工作圆满完成。后续,我们将结合各项工作以及文化和旅游发展情况,持续补充更新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系统中文化和旅游资源数据,持续推进系统文旅资源数据库优化完善。进一步丰富拓展系统查询、展示、对外发布功能,在“可看可用”的基础上,推动数据“可联可享”,切实将系统打造成为全省文旅资源数据的“总入口、总枢纽、总展馆”。我的发布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章晓历:谢谢邵厅。

  接下来,是记者提问时间。请大家提问前先通报一下新闻机构名称和姓名。为了给更多记者朋友提问机会,每人提一个问题,请大家举手示意。

  中国文化报:刚刚听到通报我们共登记了上百万个文化和旅游资源,请问我们是如何确保我们普查过程中获取资源信息的全面与准确性?

  章晓历:请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陈劲松处长回答。

  陈劲松:科学、客观、准确获得资源信息是普查工作的基本要义。我们坚持“标准引领、精准普查、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一是制定了清晰明确的《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普查对象、普查范围、普查内容以及资源评价进行了统一规范,做到“能普则普、应普尽普”。目前我们的普查规范已经成功通过江苏省地方标准的专家评审,即将出台成为地方标准。二是加强普查过程指导,提高操作规范性。我们结合我省地域特色,编制了《普查工作手册》《普查系统用户手册》《设区市调研共性问题明细表》《试点单位历史数据修订工作方案》《成果审核手册》《数据审核共性问题与解决方案》《文物资源对接处理说明》和《特品级(五级)文化和旅游资源评定方案》等各类指导性专题材料,对普查方式和流程确立、资源数据库建设、资源分析与评价、数据质量控制与保障等多项普查操作流程进行了创新,形成一整套科学、高效的文旅资源普查方案体系。先后召开6次专题研讨会及数次全省资源普查培训会,面向13个设区市配套26位专家和2个专职“客服”人员,对普查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线上线下“一对一”精准指导,确保普查工作的精准推进,普查数据精准有效。三是建立普查数据“三级审核”机制。所有的普查数据需要经过区县普查办自查、设区市普查办审核、省级普查办再审,确保普查登记信息准确无误。为确保审核数据质量,尤其是五级资源(特品级资源)质量,在“三级审核”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线上专家“背靠背”审核和线下专家论证会等多轮审核,最终确定我省1238个五级资源。各设区市为确保数据质量,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对本地区数据进行多轮审核,各级依托普查系统共审核了14.6万条资源数据、反馈审核意见近6.4万条。

  江南时报:拾厅长通报里介绍了“规范融合创新化”,我们首创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型普查规范,能不能请课题组黄震方教授介绍一下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编制情况?

  章晓历:请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课题组组长黄震方教授回答。

  黄震方:刚刚拾厅长已经介绍了我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融合创新性,我在这里对标准的编制情况作个补充介绍。

  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是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而普查标准则是开展资源普查的重要依据与技术支撑。虽然我国已分别就文化资源普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文旅资源普查规范,存在时代要求响应滞后、新型资源体现不足、信息技术支撑乏力、标准内容融合薄弱等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我省文旅资源普查及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要求。

  为了提高我省文旅资源普查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省文旅厅组织了普查标准研制专家团队,结合已有的标准基础及我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实操经验,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多轮修改完善,编制完成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该标准的内容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资源普查新体系。普查规范规定了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的总体要求、资源分类、普查信息化、资源调查、资源评价、成果要求等内容,形成涵盖9个主类、29个亚类、150个基本类型的文旅资源分类体系;规定了信息技术、信息平台、业务流程、基本功能等普查信息应用体系;确定了资源概查与资源详阐等资源调查流程体系;制定了资源评价指标、计分方法、等级划分等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对有效开展全省文旅资源普查,更好地摸清资源家底,提高资源后续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效率,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引领和促进作用。

  二是体现了融合创新新要求。普查规范有机整合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国家标准和文化资源普查规范的相关内容,充分考虑文旅融合衍生资源新类型,制订了文旅融合特色鲜明资源普查规范。同时顺应科技发展新态势,融入了信息技术新手段,推动了文旅资源普查过程、成果表达、维护管理与应用拓展的数字化,实现了对传统资源普查方式和管理手段的新突破。此外,普查规范的推出,不仅从标准化的层面推动文旅资源普查工作的科学开展,提高了文旅资源普查质量与效率,而且对发现新资源,制定新策略、开发新产品、打造新业态、引领新消费、拓展新空间,推动文旅产业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