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新学期,扬州各学校积极组织各项非遗进校园活动,与百年老字号“联手”、邀请文化艺术“大咖”等,让学生近距离体验非遗魅力,让非遗“飞”进学生课堂。
与百年老字号“联手”,非遗赋能劳动课。
“同学们,作为扬州早茶界‘三春’之一,我们富春相信大家都吃过或者听过,那有没有人知道富春的发展史?”前不久,富春茶社副总经理——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叶千金走进新华中学校园,给学生开设了一堂精彩的非遗劳动课程。
课堂上,叶老师首先给学生介绍了富春面点的发展历史、制作技艺、融合发展等相关知识。随后在实践环节,她和助手带领学生进行面点制作。制作过程中,她耐心地指导每一位学生进行“创作”。揉面、调制馅料、捏出形状……一粒粒小巧而精美的“水晶寿桃”出现在了学生们的手中,大家将作品进行摆盘展示并品尝了自己制作的“水晶寿桃”。
“本学年,新华中学联合百年老字号‘富春’茶社开设融合文化、历史、美学、技艺特色的面点制作课。在茶社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将有四位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传承人给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实践课程。”新华中学有关负责人介绍。
播撒非遗种子,非遗为课后延时服务添色。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春泥……”近日,梅岭小学花都汇校区报告厅内,一声声扬州小调缓缓传来。这是花都汇校区一年级非遗进课堂暨晚延特色课程的活动现场。琵琶叩弦、轻拢慢捻、乐随声起,透过非遗的力量,越过时间的长度,孩子们在《声声慢》中感受到穿越千年的古色古韵,不由地轻声哼唱。
除了扬州小调,现场还邀请了川剧变脸大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变脸视觉盛宴。透着柔和的灯光,伴随着抑扬顿挫的鼓乐声,眨眼之间,脸谱切换自如,引得台下的学生们不时地拍手称好。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意犹未尽,“老师,我还想再看变脸。”“原来扬州小调这么好听呀!”“今后,我要了解更多非遗的知识。”一颗颗非遗的“种子”就此种下。
“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懂得承古是吾辈之大责,希望能够在一年级孩子们的内心播下传承非遗的种子,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让非遗传承并发扬光大。”花都汇校区执行校长张金平告诉记者,接下来,学校将继续组织类似活动,让非遗以鲜活的方式走进课堂,让非遗真正在校园里“火”起来。
邀请艺术“大咖”,非遗与社团相融合。
为大力推动非遗进校园,让学生认识非遗,零距离感受昆曲这一高雅的艺术,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自上学期起,创新开设特色社团——“昆曲雅韵”,邀请扬州市青年昆曲协会会长、扬州昆曲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陆广飞老师来校指导学生,进一步提升校园艺术氛围。
陆老师以剧目赏析、图文演示、演唱教学等多种形式,向同学们系统讲授昆曲艺术的发展历史、基本特征和欣赏常识,让学生可以对于昆曲艺术有一定程度的入门了解,大致熟悉昆曲艺术的发展历程、表演特色、经典剧目、演唱表演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同学们逐渐可以演唱一定的昆曲入门曲目。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你听,每当走近昆曲雅韵社团,总能听见教室里传出来的悠扬婉约的曲调,老师软糯动听的唱腔和着圆润醇厚的笛声,总不禁让人驻足聆听。同学们在陆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有模有样地练习昆曲的唱腔和姿态。从刚进社团的迷茫无措,到如今对昆曲“情根深种”;从初学时的青涩笨拙到如今已能演唱几小段经典唱词……
“学校邀请艺术大师,是为了让非遗活态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而与社团相融合是为了让非遗常驻校园。”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俞俊表示,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这美好的“非遗”艺术之旅中沉浸、熏陶、成长,在潜移默化中让传统文化浸润心田。
(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