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布30个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案例
大运河和长江一纵一横,在江苏十字相交,共同织就了这里的富庶和繁华。江苏是大运河和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如何建好、用好两大国家文化公园?
1月11日,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在南京召开,总结了2022年江苏在大运河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为2023年的工作立下目标。
从宣传部长会议上获悉,近日,江苏发布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案例,30个创新案例榜上有名。
晒成绩!
江苏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会议指出,2022年,江苏坚持改革创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升格举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精心办好大运河文旅博览会,率先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方案。
过去一年,江苏统筹构建“1+1+6+11”规划体系;建设运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丛书首部亮相,《大运河画传》正式出版。
同时,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江苏扬州升格举办,吸引了60余个国家运河城市代表、国际著名运河所在国驻华使节代表、运河领域专家学者等400余人,共商世界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共谋世界运河城市的合作发展。
江苏精心办好大运河文旅博览会,开幕仪式及主题演出、夜游古运河、展览展示、主题论坛、互动联动五大板块13项活动,为受众端出大运河文化的“饕餮盛宴”。据不完全统计,累计近10万人次走进运博会六大主题展及相关活动现场,线上受众突破3.7亿人次。
江苏率先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方案,明确了“以沿江县(市、区)为核心区,沿江8个设区市除核心区外的区域为拓展区,其他5个设区市为辐射区”的建设范围,提出文化遗产保护等八大工程、20项重点任务。
立目标!
保护传承再探新路
2023年有哪些新目标?会议要求,保护传承再探新路。2023年,江苏将深入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深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继续办好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大运河文旅博览会,进一步打造示范和样板。
同时,江苏将大力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出台“1+N”系列规划。推进建设数字云平台,提升长江文化节展品牌活动影响力,加强学术研究、主题出版、文艺创作、展览展示,深入挖掘阐发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
据了解,今年江苏在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的同时,还将编制江苏省长江文化价值阐释弘扬、长江文物保护利用、长江非遗保护传承利用3个专项规划。
江苏公布
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案例
近日,江苏发布了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案例。
作为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省份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江苏把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了“把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典范”的目标要求,以最高规格整体统筹推进,以创新举措挖掘文化内涵,以融合载体推进保护利用,以重大工程引领区域发展,打造了多个“第一”“唯一”,建设了一批国字号项目平台,创造了一些经验路径,奋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成为示范样板。
经过近一年时间充分研讨和严格评审,江苏遴选出一批先行探索的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举措,供学习借鉴、继续探索创新,努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典范,为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打造中华文化标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智慧力量。
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
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案例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全国首家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暂行办法》
连续多年举办国内唯一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性论坛——世界运河城市论坛
淮安市实施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引领工程重现运河之都辉煌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