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博物院藏《苔痕树影图》

发布日期:2021-08-17  16:30    信息来源:无锡博物院


【名称】:元倪瓒苔痕树影图

【年代】:元

【尺寸】:纵90.5cm,横33.2cm

【来源】:1987年5月扬州市文物商店让售

【收藏单位】:无锡博物院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倪瓒(1306—1375),字元镇,号云林子,江苏无锡人。其家原为本地富豪,因元末社会动荡,他卖去田庐,散其家资,浪迹于五湖三泖之间,寄居村舍、寺观,故有“倪迂”之称。其绘画主宗董源,并参以荆、关法,创“折带皴”。所作多为疏林坡岸、浅水遥岑之景,用笔似嫩实苍,简中寓繁。他的作品重神而略形,意境萧散简远,追求天真幽淡、清秀飘逸的审美风格,认为这种风格最能表现画家的气质、胸襟、情操和素养,对明清以来的山水画影响极大。目前存世的倪瓒作品数量极少,江苏省内的博物馆中,仅南京博物院和无锡博物院各收藏有一件。

无锡博物院藏《苔痕树影图》为纸本墨笔,纵90.5厘米,横33.2厘米,国家一级文物。此图绘枯木竹石,构图十分简洁,画面下方布以坡石,正中则挺立枯树,与石后细劲飘逸的丛篁修竹遥相呼应。枯树高大坚挺,象征君子般坚贞高洁的品质;大石用侧锋,以渴笔作折带皴,表现出山石坚硬的质感。倪瓒画竹极负盛名,画上竹枝极细,似断还连;竹叶不多,清气逼人。整个画面用笔简逸,充满了画家的自我性灵。画之左上有倪瓒自题六言一首:“石润苔痕雨过,竹阴树影云深。闻道安素斋中,能容狂客孤吟”,末识“十一月五日,余遇牧轩于吴门客邸,求赠安素斋高士并赋。壬子倪瓒”。壬子为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倪瓒时年七十二,距其去世仅两年,故本作是倪瓒极晚年的作品,题诗尾联亦颇能反映他晚年虽仍在孤苦飘零,却依旧不改狷介绝俗的本色。画之右上有明人沈应所题七绝和云泉子所题五绝各一首。图中所钤印章有“晴云书屋珍藏”、“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等白文印;“公”、“信公珍赏”、“真赏”等朱文印。此图曾经明人汪珂玉《珊瑚网》著录,名为《安素斋图》。“安素斋”是元末明初江西贵溪汪大椿的堂号,他是当地有名的正一道道士。正一道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曾为他作《安素斋记》,详细解释了“安素斋”名称的含义以及它与道教教理的关系。

此图在上世纪60年代由扬州文物商店收购于民间,此后深藏库内无人问津,直至1986年被“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鉴定为真迹。无锡曾以倪瓒家乡没有“倪画”为憾事,此前苦觅未果,在获知扬州文物商店有倪瓒真迹后,无锡市政府高度重视,无锡市文化局反复和扬州文物商店沟通,出于兄弟城市之间的友谊考虑,双方认为倪云林的画还是珍藏在无锡较好。1987年5月,《苔痕树影图》在历经波折之后终于荣归故里,入藏无锡市博物馆(今无锡博物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