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镇江市以“全域旅游示范区突破年”“中国休闲城市打造年”为契机,全面落实《“宜游镇江”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在自驾游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及产业发展、城市营销推介等方面持续发力,做优做强自驾游产业,积极打造沪宁线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对包括扬溧高速、沪宁高速、泰镇高速收费站至“三山”、南山、西津渡等5条快速廊道在内的85块旅游交通标识标牌进行梳理规范,对引导不连贯的路段进行查漏补缺,方便自驾游游客快速便捷进入主要景区;对全市562座旅游厕所完成电子地图标注,实行“一厕一码”游客满意度在线评价,动态管理;对主要景区停车场,将通过收费标准价格政策调整,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智能停车场建设,推行“让路于客、让位于客、让景于客”文明旅游宣传等,切实解决游客停车难问题。
坚持标准化基地建设。优化提升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标准化建设水平,对全市10家符合省标准获评省级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加强指导,在“十四五”期间建成1-2家符合国家《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标准的自驾车露营地。在文化旅游产业招商过程中,注重对愿意来镇江建设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项目引进。提升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服务质量水平和市场美誉度,使之成为自驾游、乡村旅游业内有名的落脚点。
开展“镇兴”文旅人才行动。出台奖励办法,通过招商引资模式引进一批自驾游专业团队,打造熟悉上下游产业、旅游主客体等要素的专业化、定制化、细分化的自驾游运营企业。创新产业链,强化自驾游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的主线作用,鼓励市文旅集团、茅山管委会等本地平台型企业通过合作或股权出让的方式引进部分自驾游专业团队,高位谋划、高水平对接游客需求,提升政策链、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与游客链的含金量。
加大城市营销旅游推介力度。对现行的旅游业发展考核奖励政策进行修订完善;突出镇江传统优势旅游产品、新业态景区等推介促销重点,进一步发挥“宜游镇江”“玩转镇江”等线上平台作用,加强线下与线上促销有机结合;盯住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盯住300公里半径距离,盯住“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盯住沪宁、宁杭等交通线,把适合自驾游的旅游产品、我市为自驾游提供的优惠和服务等,通过线上线下宣传,吸引外地自驾游人群来镇旅游,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感,让“游客”成为镇江旅游宣传推广的“媒体”。
(镇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