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纪念馆藏《小竹竿》

发布日期:2021-07-15  17:18    信息来源:淮海战役纪念馆


  【名称】:山东莱阳县支前民工、特等功臣唐和恩在淮海战役时使用的小竹竿

【年代】:近现代

【尺寸】:长106cm,宽2.5cm,高2.4cm

【来源】:山东省民政厅

【收藏单位】:徐州市淮海战役纪念馆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山东莱阳县支前民工唐和恩在淮海战役期间使用的小竹竿,长1.06米。

  1948年秋,共产党员唐和恩同志响应上级号召,参加支前小车队。他带领小车队和千万个支前队伍一样,冒风雪,忍饥寒,翻山涉水,日夜奔走。他们想尽办法节省粮草,自己吃红高粱、红辣椒、红萝卜咸菜,他们称作“三红”的饭,省下大米、白面给子弟兵吃。风雪交加的时候,唐和恩和队员们把自己身上保暖的蓑衣、棉衣脱下来,盖在粮车上,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让军粮淋湿。运输队员们的鞋和袜子磨破了,脚上都是血泡和血口,可他们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运输线上道路崎岖,唐和恩走累了就拿小竹竿当拄棍,遇有河流阻挡,就用小竹竿来探深浅,风雪淤泥中用小竹竿寻道路。有时候遇到国民党军的轰炸,他就在小竹竿上绑着树枝和茅草伪装防空;翻山越岭他就把小竹竿高高举过头顶在最前面引路。他总是能带领小车队准确、及时地到达目的地。

  战役中,唐和恩跑遍了整个淮海战场,每到一地,他就把地名刻在小竹竿上,共刻下了山东、安徽、江苏3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的名称,行程长达5000余里。

  这不是一般的里程记录,它是淮海战役期间数百万英雄的支前民工走过的艰苦光荣的历程缩影,是淮海战役伟大胜利的见证,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价值。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