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周恩来旅欧时期送给邓颖超的小银人
【年代】:20世纪20年代
【尺寸】:高5.2cm,底盘直径2.7cm
【来源】:周恩来保健护士郑淑芸、崔长庚夫妇
【收藏单位】:周恩来纪念馆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周恩来旅欧时期送给邓颖超的小银人,高5.2cm,重23.7g。小银人头戴盔帽,身穿长袍,右手下垂,左手叉腰,站立状,完整。这是20世纪20年代周恩来旅欧期间赠送邓颖超的纪念品,是见证他们忠贞不渝爱情的重要信物。后邓颖超赠送给周恩来保健护士郑淑芸。2011年8月郑淑芸、崔长庚夫妇捐赠给周恩来纪念馆。
1919年,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在天津,年轻的周恩来与邓颖超同为进步学生组织觉悟社的最初成员,他们用脊梁做笔,化热血为墨,和所有社员一道冲破封建习俗束缚,在新与旧的缠斗中全力研究新思潮。
同年起,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一批批有志青年为探求救国救民道路远渡重洋。周恩来也从上海登上了波尔多斯号邮轮,带着“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的决心,驶向了“自由故乡的法兰西海岸”。
到达欧洲后,周恩来四处奔走,针对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思潮、主义,多次与觉悟社社员通信探讨,进行了反复推求与辨别,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少年时即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最终确定了共产主义信仰。
1921年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八个早期组织之一——旅法中国共产党小组。
后来在给同学的信中写到:“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的铮铮誓言,这也是激励周恩来毕生为党和人民事业忘我工作的力量源泉。
在欧洲期间,周恩来与邓颖超确立了恋爱关系,他们鸿雁传书,飞过欧亚大陆,越过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周恩来还寄给邓颖超一封上面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上面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那样,一同上断头台”。
爱情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在他们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站在百年后回望那个时代,无数年轻但坚定的声音,汇成了震动国家命运的呐喊,他们抖落一身桎梏与糟粕,自风雨和苦难中而来,携着追寻真理的勇气锐意前行,回响至今,余韵未绝。
来自欧洲的小小银人不仅传递了一段坚贞不渝的革命情谊,也作为为数不多的“见证者”,纪念着周恩来的旅欧的那段岁月,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