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渡江战役期间
【尺寸】船身长23.1米,宽4.25米,吨位49.84吨
【来源】征集购买
【收藏单位】渡江胜利纪念馆
【文物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京电号”小火轮为铁质蒸汽船,船体表面印有“京电号”字样。“京电号”小火轮原名“云泰轮”,主要从事汉口至上海间货物运输。上海沦陷后,落入日本人手中,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被首都电厂厂长兼总工程师陆法曾收购,更名为“京电号”,担负运送煤炭的任务。1949年4月22日夜,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5军第103师的120名解放军指战员作为渡江的第一支部队,在“京电号”上架起了数挺机枪,从江北浦口码头出发,冒着南岸射来的密集炮火渡过长江,该船因此享有“渡江第一船”的美誉。邓小平、陈毅也是乘坐它渡过长江,见证南京解放。
南京解放后,该船服役于南京下关发电厂(原国民党首都电厂)运送煤炭,更名为“京电1号”。1978年“京电号”离开了服役30多年的南京,被调拨给了淮阴电厂。1982年被调拨给连云港市灌南县灌南鸿远运输有限公司从事货物运输,编号“苏淮605”。在此期间,为适应货物运输需要,它由烧煤炭的蒸汽机船改为柴油机船。2009年时值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经多方共同努力,最终征集购买到这只小火轮,阔别30多后“京电号”小火轮最终又回到南京。此后,“京电号”一直存放在渡江胜利纪念馆,成为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展览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本体,改善保存与展示环境,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后,渡江胜利纪念馆于2019年正式启动“京电号”小火轮保护修复项目,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和可识别与整体协调性等文物修复基本原则,完成了船体金属和木构件的保护修复、轮船动力系统的维护与保养等工作,2020年底完成验收。修复后的“京电号”小火轮,将会以更好的姿态,在渡江胜利纪念馆整体修缮改造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对公众进行开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