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
【信息时间: 2019-06-04 12:51 浏览次数:
【字体:

摘要:6月4日上午,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通报江苏省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情况,并现场解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时间:2019年6月4日上午11:00。

地点:省文化和旅游厅新闻发布厅。

发布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方标军。

出席人员: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方标军,省文化和旅游厅调宣处处长姚文中,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综合处处长钱宁,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李金芳。

邀请媒体:中央驻宁新闻单位、省及南京市新闻单位共21家媒体。

图文实录:


  姚文中: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首先介绍一下出席发布会的领导及有关方面负责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方标军,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综合处处长钱宁,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李金芳。自200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2017年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19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6月8日。在此期间,全省文化文物系统将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请方厅长通报全省文化文物系统“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安排;二是回答媒体提问。现在请方厅长通报,大家欢迎!

  方标军: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6月8日是我国第1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借此机会,我向大家通报一下江苏活动安排情况。

  一、文博活动方面。主要是6月5日在盐城市举办的主会场系列活动。各设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南京博物院、部分重点革命文物管理单位负责人等约100人参加。活动围绕“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革命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介绍我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情况,以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成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除启动仪式外,主会场系列活动包括:一是推出“在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新四军历史文物展”。展览以文字和图片形式,配以百余件珍贵革命文物,展现新四军艰苦卓绝的烽火征程、克敌制胜的辉煌业绩、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永放光芒的铁军精神。二是举办“革命文物的文化解读” 专题讲座。邀请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主讲,讲座将结合江苏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内涵和特色进行解读,阐释革命文物在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三是举行苏北片区红色故事会。故事会紧扣革命文物红色基因,讲述革命历史和故事,弘扬传承革命文化。讲述者来自我们从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遴选的6名专业讲解员,他们分别来自淮海战役纪念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朱瑞将军纪念馆。四是召开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我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任务。除会议代表外,还有近50家文博单位及重点革命文物管理单位负责人参会,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5市将围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苏北片区工作作交流发言。

  遗产日期间,除主会场外,全省各地文化文物部门将举办300余项主题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浓厚氛围。

  二、非遗活动方面。主要是6月6日至8日在淮安市举办的主场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围绕“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开展第二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等一系列活动,除开幕式外,还有下列几项活动:一是举行“动人心弦”—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专场展演,邀请仇桥杂技、建湖杂技等同台表演竞技。二是组织“美食盛宴”—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食展示展销。三是组织“运河奇珍”—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销,主要是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同时安排楚州十番锣鼓现场展演。四是开展“匠心· 传承”—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体验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传承力度。五是举办“名师竞技”—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竞赛,组织草柳藤编织、剪纸、泥面塑等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同台竞技,让公众近距离直观感受巅峰传统工艺的魅力与风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场活动呈现四个特色:一是主题鲜明,彰显运河文明底蕴。以“运河传情,匠心筑梦”为主题,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非遗保护,你我同行”为主线,所有参展项目均为大运河文化带独具特色且有代表性的项目,集中展示大运河文明的深厚底蕴。二是精品荟萃,凸显传统工艺特色。活动汇聚京、津、冀、鲁、豫、苏、皖、浙8省(直辖市)160余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精品云集,琳琅满目。同时,通过传承人的操作演示和现场竞技,突出展示大运河流域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平。三是以人为本,突出传承主体地位。紧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规律,邀请传承人走近民众、贴近生活,与广大民众面对面交流,现场展示其拿手绝活、看家本领,尊重传承人、推崇传承人,突出传承人的主体地位。四是更接地气,满足美好生活需求。此次非遗展活动可观赏、可体验、可品鉴、可购买,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见人见物见生活”保护理念的实践,又切实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各位媒体朋友,文化遗产是历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组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就是为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论述,多角度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推动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希望各位多多支持配合,积极宣传报道,与我们一道,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守望精神家园。欢迎大家深入活动现场采访报道。谢谢大家。

   姚文中:谢谢方厅长。现在请大家进行提问。

  新华日报:江苏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请问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围绕革命文物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钱宁:江苏是文物大省,也是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地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江苏大地都留下重要遗存,孕育诞生了“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等彪炳史册的革命精神。今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公布了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包括15个片区、645个县),其中苏北片区包括我省苏北5市的17个县(市、区),分别为徐州的新沂市,连云港的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淮安的淮安区、淮阴区、涟水县,盐城的亭湖区、盐都区、响水县、滨海县、阜宁县、射阳县、建湖县,宿迁的宿豫区、沭阳县、泗阳县。盐城市有7个县列入名录,是苏北5市中最多的。

  省文物局对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一直高度重视。早在2015年,原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会同省党史工委、省民政厅开展了全省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调查工作。《江苏省“十三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组织实施江苏省红色遗产、名人故居维修保护和展示提升专项工程。多年来,省文物局结合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工程、馆藏文物巡回展项目、文物平安工程等重点工作,每年都利用财政资金扶持实施一大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去年7月中办国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印发之后,省文物局积极配合省委宣传部研究制订《江苏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办法》,将于近期提请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去年底省文物局编制完成《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上报国家文物局,摸清了全省革命文物家底。全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31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11处,有国有单位可移动革命文物48840件/套、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53家。

  6月5日下午,省文物局将在盐城召开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座谈会,各设区市、省管县文物主管部门和近50家文博单位和重点革命文物管理单位负责人将参加会议。这项活动既是江苏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我省对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进行动员部署的有力举措。下一步,全省文物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苏北片区为主战场,以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和我省实施办法为主抓手,全面推进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一是在文物保护方面,坚持保护为主。夯实革命文物基础工作,建立省级革命文物数据库。继续实施我省红色遗产抢救保护工程、馆藏革命文物预防性保护及标准库房提升工程,做好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和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二是在文物利用方面,加快文旅融合。目前红色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适应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加快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推出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一批革命主题遗址公园、红色乡村小镇,用旅游的载体带动更多革命文物资源“活起来”,更好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三是在文物展示方面,把牢正确导向。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切实把好政治关和史实关,结合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等,着力打造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革命文物精品陈列,提升市县级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展陈质量,提高革命文物主题展览在我省每年馆藏文物巡回(交流)展项目中的比例。四是在文物研究方面,深化社会教育。重点加强对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周恩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的研究,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出一批最新研究成果。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中小学教育、干部教育相结合,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导向,推出更多优秀革命文物宣传产品和文化产品,让人民群众在共享革命文化发展成果中保护好革命文物、弘扬好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

  中国江苏网: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结合活动主题策划了“在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新四军历史文物展”专题展览,请详细介绍一下展览情况。

  钱宁:根据《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革命文物资源集中地区的文物部门应结合活动主题,因地制宜组织开展相关宣教活动”的要求,省文物局策划举办了“在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新四军历史文物展”专题展览,该展览也是江苏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系列活动之一。展览场地就在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内。展览以2019 年江苏省馆藏文物巡回展《在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和江苏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铁的新四军》为基础进行提炼并专门制作,分为“组建‘铁军’ 开赴敌后”“重建军部  挺进华中”“驰骋江淮  浴血抗战”“战略反攻  夺取胜利”四个部分,以文字和图片形式,配以百余件具有丰富精神内涵和红色基因的珍贵革命文物,展现新四军艰苦卓绝的烽火征程、克敌制胜的辉煌业绩、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永放光芒的铁军精神,致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贡献的铁军将士。欢迎记者们去现场参观展览!

  网易江苏:请问,今年我省的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为什么要放在淮安,出于什么考量?

  李金芳:今年我省的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经厅党组研究后再次落地淮安。为什么要再次放在淮安呢,一则是淮安在大运河沿线众多城市中,地理特殊,意义非凡,不仅拥有大运河最早航段,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淮安一直是重要的漕运枢纽;二则是因为2018年主场活动淮安搞有声有色,得到了省里部里高度表扬和肯定,文化和旅游部今年4月份还专门把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座谈会放在淮安召开,并召集大运河8省市的非遗处长来淮安调研取经。去年的淮安主会场非遗系列活动,主题鲜明,组织严密,协调高效、保障有力,有特点有亮点,有高度有经验有影响力。所以把今年遗产日全省主会场活动再次放在淮安来举办,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承载着丰厚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大运河连接8省市,江苏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江苏段沿线物产丰富、经济繁荣、能工巧匠云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众多,是全国传统手工艺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我们举办“运河传情  匠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非遗展示活动,目的是为了积极策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集中展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保护成果。通过大运河流域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项目,来展示大运河流域传统工艺之精细精湛精美;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物、艺、境的密切关系,展示非遗的生活性;通过非遗互动体验系列活动,展示非遗保护的参与性;通过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能力与实践成果,展示当代非遗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淮安今年的非遗主场系列活动完全不同于去年,无论在规模上、内容上、表现形式和展陈方面,不是简单重炒一遍冷饭,而是较去年比有很大的突破。今年我们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个主题,设置了非遗展示展销展演、互动体验竞技七大板块,其中杂技专场展演板块、非遗传统工艺竞赛板块、传统美食展销板块,都是我省前所未有、别开生面的创举,是本次系列活动中最大的亮点。

  姚文中: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