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17日,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创新创意设计大赛·苏州设计工作坊在苏州博物馆成功举办,并于1月17日下午举办结业仪式。此次活动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江苏省文物局指导,中国文化产业协会、苏州博物馆主办,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戏曲博物馆、江南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工艺美院等单位共同协办。
本次苏州设计工作坊为“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创新创意设计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员分别来自江南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以及优秀文创工作室等,共计32人。期间,苏州博物馆文创部副主任蒋菡、台湾知名文创人黄怡儒与苏宣霖老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曹鸣分别进行了文创与设计的主题分享,共同探讨交流了文创产品开发与创新设计等话题;组织学员先后到各博物馆实地参观学习,在现场与博物馆研究人员针对文物元素进行深度交流。最后,在导师的辅导下,学员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封闭设计,依据四家博物馆所提供的12件文物进行了集中式、针对性、定制化地创意设计,最终产生了20组文创设计作品。
1月17日下午,工作坊的结业仪式在苏州博物馆报告厅隆重举办。江苏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车宁、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曹鸣、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苏州丝绸博物馆书记王晨、苏州碑刻博物馆馆长陆雪梅、苏州戏曲博物馆馆长郭腊梅、苏州博物馆文创部副主任蒋菡等嘉宾出席活动。
大赛组委会副主任、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主持结业仪式,江苏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车宁出席活动并致辞发言。她提到“此次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创新创意设计大赛,对推动我省文创产品开发不断深化具有重要作用,将有利于文化文物单位对接优秀设计团队、产业开发力量,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意和活力的文创衍生商品,有利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与文创界的深入交流、合作与创新。希望各有关单位能借助此次活动,更好推动文化遗产的创新创意设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根据本次苏州设计工作坊方案,主办方评选出了11组优秀作品入围大赛复赛,并在结业仪式现场做产品方案汇报,由到场的嘉宾对这些作品进行终评。首先评出了2组作品获得商业潜力奖,这2组作品将会在未来与相关博物馆进行商业开发和市场合作,在2019年投入市场;最后评出了3组优秀文创设计作品,相应学员将分别获得10000元奖金,苏州博物馆陈瑞近馆长为获奖者颁奖。
附:获奖名单
大运河文化带文化遗产创新创意设计大赛 苏州工作坊获奖及复赛入围名单 | ||||
2019年1月17日 | ||||
序号 | 成员 | 简介 | 设计元素 | 获奖情况 |
1 | 李林羲 | 毕业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江苏创品工业设计公司创始人之一,创品设计创意总监。作品多次荣获IF Design Award,IDEA Award、紫金奖等国内外设计奖。 | 苏州博物馆建筑元素 | 奖金10000 |
2 | 张晶晶 | 西交利物浦大学工业设计专业 | 张充和所用点翠昆曲头面 | 奖金10000 |
3 | 姜沁男 | 苏州大学服装服饰设计专业 | 天文图 | 奖金10000 |
4 | 胡行健 | 西交利物浦大学工业设计专业 | 忠王府彩绘 | 商业潜力奖 |
5 | 孙东东 | 产品设计师。毕业于浙江科技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 百鹿尊 | 商业潜力奖 |
6 | 唐欣欣 | 浙大行知学院主修产品设计,获 得多个设计类奖项,参赛作品 “鲨鱼来了”已在 2018 年申请 外观专利。 | 岸波图 | 入围 |
王微娜 | 浙大行知学院主修视觉传达,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曾参加第八届学生广告大赛取得优秀成绩。 | |||
7 | 肖潇 | CI设计师,Buddy Brand联合创始人 | 吴王夫差剑 | 入围 |
马博文 | Buddy Brand团队成员 | |||
8 | 刁井达 | 苏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 苏州博物馆建筑元素 | 入围 |
刘思言 | 西交利物浦大学工业设计专业 | |||
9 | 刘馥源 | 西交利物浦大学工业设计专业 | 忠王府彩绘 | 入围 |
姚汶汝 | 苏州大学染织艺术设计专业 | |||
10 | 武家豪 | 江南大学产品设计专业 | 百鹿尊 | 入围 |
张米萌 | 江南大学视觉与信息设计专业 | |||
11 | 邱玲 | 手工艺设计师。 素朴手工艺术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2017年曾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自贡扎染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人。 | 黄地四鹰团纹锦残片 | 入围 |
以上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