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傅抱石·中国画双年展”开展 江苏中国画凸显新时代人文精神

发布日期:2018-06-27  14:13    

当今都市文化语境下,艺术趋向多元化、大众化和生活化。与群体或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精神体验,取代了富有历史沉重感的宏大叙事,人们更为关注人的切实生存状态。正在展出的“第四届傅抱石中国画双年展”,呈现历史大环境进程中,多元形式表达下的深层生命体验,于水墨语汇的形式感中,寻求艺术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传达出当下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情感的深度和醇度。

西方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在他的作品和宣言中确立了以生活真实为创作依据的原则。他曾宣布:“我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现实主义绘画思潮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发展至今,作品已经不唯题材的现实化,更注重在客观表达中提炼升华,凸显当代艺术家的人文关怀。本次展览中的作品,如《非洲辛巴系列》,画面以黑白灰为基调,原始风情和异域气息浓厚,展现非洲女性朴实的生活状态和乐观的精神面貌;《惟楚有才》取材于实景,全画敷以大块面的青色,以组合的形式,构建出一派心象山水图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深沉凝重,警示和平年代的人们不忘苦难,产生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心灵。《模特·欢迎光临》则轻松抒怀,折射都市生活的时尚元素和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艺术家们将人文关怀投入到现实生活的表象之中,通过作品传递画家对于世界的深刻体会,使之呈现艺术化了的现实代入感。

生命是永恒的话题。与生命相关联的就是情感。无论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若无情感作支撑,只能显出低俗与匠气。在此次展览中,出现一些生命力和情感度饱和的作品。如《齐云·杂花系列》,是画家在安徽齐云山写生所得,花朵与藤蔓的穿插、石头与植物的依存疏密有致,画面轻松灵动,构图松紧得当,表现自然万物的蓬勃生机;《瞬间不是一个点》抓住水鸟捕鱼的那一瞬,呈现出自然界的神秘感与趣味性;《暮归图》宛如一首平静祥和的田园牧歌;《小世界》以梦幻般的意境展现烂漫无暇的少女情怀……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凡生活中总是富有无尽的诗意,当艺术家的目光平视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并以温厚的心灵关照呵护,画面便具有了流淌的诗意,蕴含的情感也具有了滋生的土壤和醇厚的温度。

历史在前人接续中不断前进,末流的笔墨形式和陈旧空乏的内容势必随着时代巨轮而走向消解。复合多元的文化生态使得艺术家可以自由吸收各种艺术资源,在形式语言表达中呈现更为开放的姿态。展览中,我们看到许多耳目一新的作品,如《昼行夜泊》、《独鹤与飞》、《净地》,它们对材质的运用不拘一格,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创新手法,或以西式的取景方式,和现代构成式的章法,营造诗意盎然的理想之境,多维度拓展了水墨语言的表现力,以新的图式,表现新的时代表征。

江苏自古就是人杰地灵之地,文化积淀深厚,艺术氛围浓郁。傅抱石先生“时代变了,笔墨不能不变”的思想,引领了一批又一批的画家响应时代号召,开拓创新。当今的江苏画家,在以傅抱石先生为旗手的新金陵画派“其命惟新”精神的感召下,显露出强烈的变革意识和探索精神,他们以多元异彩的笔墨,构建中国画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价值,在这个饱含热情和动力,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时代,于纷繁芜杂的表象之中,直取当下,萃取精华,显示出对待艺术的真诚与情怀。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徐亚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