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区始终紧紧围绕“大众旅游 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核心、项目为支撑、体制优化为保障的原则,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紧扣 “全景化建设、全时化消费、全要素融合、全民化共享”要求,着力完善全区旅游体制框架、优化旅游专项规划体系,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选优旅游项目投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一、基本情况
淮安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区共有2A级以上景点7家,各类文保单位79处,区级馆藏文物4万余件。近年来,全区建成开放了一批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景区。2015年10月,创成周恩来故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6年10月,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6年,全区共接待来淮游客594.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6%和10.05%。
二、主要做法
(一)政府主导推动,形成发展合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例会制、会办制等工作机制。为推动地方旅游业健康发展,我区先后制定出台了《淮安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方案》、《河下古镇旅游业态招商优惠办法》等相关配套政策,并正在研究出台《淮安区旅游奖励暂行办法》。积极筹备淮安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组建和旅游机构改革工作,不断优化旅游机制体制,健全全域旅游组织机构,形成全区通力配合的创建合力。
(二)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定位。近年来,我区陆续编制完成了《淮安市淮安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河下古镇保护与整治规划》、《蓝水湾休闲农场发展规划》、《大胡庄战斗纪念园创3A景区升级规划》、《淮安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VIS形象系统》等。2017年始,为积极响应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我区及时启动了《淮安区全域旅游专项规划》、《淮安区旅游交通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以旅游总体规划为龙头,集单体规划、详细方案、景点控制规划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规划体系。
(三)加强全景建设,提升旅游品位。一是高标准建设旅游重点项目。紧扣全区1439平方公里及老城区7平方公里的资源特色,实施了淮安府署、中国漕运博物馆、河下古镇、萧湖景区、里运河文化长廊慢行系统、沈坤状元府第、龙光阁、恩赐山庄等一批新的重点旅游项目及配套环境提升工程建设。2017年,萧湖景区、恩赐山庄已陆续对外开放,其中,水舞灯光秀、恩爱文化景已成为游客来淮旅游的崭新体验。二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陆续创建淮安府署、中国漕运博物馆、吴承恩故居3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苏嘴湾农业生态园、恩赐山庄2家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2015年10月,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苏北首批、淮安市首家5A级旅游景区;翠和园“淮饺”被列为第一批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古文楼”被列入长三角城市群“岁月余味”老房子特色餐厅;河下古镇被评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三是建立旅游厕所建设新模式。围绕城市管理与景区管理融合、公共厕所与旅游厕所共享等方面逐步探索建立起旅游部门与城管部门协商共创的协同工作模式。先后新建、改扩建周恩来故居广场、河下古镇北入口等包含第三卫生间的高标准厕所30余座,逐步形成覆盖老淮安古城、居民与游客便利共享的公共旅游厕所优化系统。
(四)加大特色挖掘,繁荣乡村旅游。融合文明城市、美丽乡村的建设要求,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并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景的原则,深入挖掘水湖风光、特色美食、农民画、杂耍技艺等乡村旅游及文化资源,并形成资源物化实施方案。2017年,将继续重点推进全国教学具之乡——施河镇、历史文化名镇——河下街道办等全国特色景观名镇创建工作。
(五)拓宽宣传营销,树立旅游品牌。拍摄了旅游微电影《等你在淮安古城》、城市纪录片《小城故事》等并在网络投放,累计浏览量已达100余万次。与央视7套合作《乡约走进淮安区》专题栏目,亦取得了口碑与收视率齐飞的良好效果。2016年4月,邀请国内知名旅游专家——魏小安来淮做了“全域旅游 城市提升”的专题授课,全区四套班子成员及各部委办局、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及全区涉旅行业人员共500余人参加了培训。2017年1月,组织了“百家旅行商淮安新景游”系列活动,邀请了江、浙、沪、皖、鲁等重点客源地知名旅行商考察全区旅游新景。1月15日,淮安区旅游微信公众号“老淮安好阿游”正式上线,平台紧紧围绕红色文化、古城文化、淮扬美食、全区经济建设成就等共计推出30余期,相关图文、资讯90余篇,浏览量达5万余次。
(六)强化行业监管,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开展评优活动。围绕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开展“三优一满意”、“文明窗口”、“青年先锋岗”等活动,全面提高旅游行业服务水平。二是注重安全整治。完善旅游行业安全监管体系,制定《旅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与涉旅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了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餐饮服务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专项联合整治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全区将始终按照《江苏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评价指数》的标准要求,以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深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在旅游产业的全域布局、旅游体制的综合协调、旅游要素的合理配置、旅游参与度的全面提升、旅游成果的共享开放上动脑筋、下功夫,逐步推进淮安区全域旅游有序发展。
(一)抓规划实施。5月,《淮安区全域旅游专项规划》、《淮安区旅游交通专项规划》将全面进入编制阶段,预计10月底前将完成全部编制工作。为了更好地引领全区全域旅游创建,我区将以“小时差”带领“大工作”的工作模式,达成政府实施与规划编制的“微同步”。
(二)建精品项目。重点推进周恩来干部学院及萧湖景区二期工程建设,始终以“景区服务城市、城市反哺景区” 为指导理念,推动项目周边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致力解决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团队集散、自驾游等游客需求难题。
(三)丰旅游业态。5月,完成全区旅游商品设计与制作的前期工作,创立“淮安有礼”旅游商品品牌,并于6月底前在河下古镇开设全区第一家旅游商品旗帜店,在全区特定范围内设立旅游商品经营点,形成服务全域旅游商品业态的合理布局。
(四)强人才培养。探索建立旅游人才考核与激励机制,制定吸引旅游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优惠政策,着力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引进和培养一批职业经营人才和专业人才,持续壮大全区旅游从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