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之城》演绎中国精神
2017-02-07


 

  扬剧,发源于江苏省扬州市,以悠远的文化传统作为背景,以淮扬官话为基础方言,成长于上海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她以隋唐元明清以来的宫廷大曲、佛道音乐和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扬剧虽属地方小戏,但深受人民的喜爱。2006年5月20日,扬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原称扬州专区扬剧团、扬州剧团)创建于1960年,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剧)项目保护责任单位、是江苏省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戏剧艺术表演团体之一。五十多年来,扬剧研究所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将“创新、创优、创一流,出人、出戏、出精品”这根红线贯穿始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积累了一大批优秀剧目,《不破之城》就是近年来的杰出代表。 

  扬剧《不破之城》的创作和演出,正是顺应和继承了扬州审美精神的传统,汇集了扬州审美精神中的精粹。2015年,《不破之城》入选 “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 2016年10月第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中,《不破之城》精彩亮相,给人以眼球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这部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和道德精髓转化成动人的情节、感人的形象,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美形式表现出来,让这包孕着民族优秀文化密码的思想道德精髓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不破之城》讲述了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欲取江南。时任南明兵部尚书的史可法镇守扬州,在诸镇不救、朝廷不援的绝境下,以三千将士力敌十万清军。在清军主帅多铎屡屡劝降,万般无助逆境下,一腔忠诚,誓死不屈,死守扬州,城池七日不破。表现了史可法肝胆慷慨、正气凛然,与扬州军民共铸“不破之城”的感人故事,再现史可法的精神风貌和不朽的历史功绩,树立的巍巍正气。 

  《不破之城》除了表现史可法的宁死不屈,更着重表现了历史上的史可法的人性。在面对生死决战时,他还特地嘱咐,如果有贪生怕死的将士,就让他们换上百姓衣服,逃命去吧。《不破之城》诉说这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个爱民如子的高大形象,跃然台上,感人至深。 

  《不破之城》没有过多描写两军对战的惨烈,将重点放在了史可法守城的那7天,以及他是如何忧国忧民、爱民如子、精忠报国的,塑造了一个内心情感丰富的史可法。诚然,有形的城池破了,但是扬州人民和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心中之城”,却是牢不可破、无坚可摧的永恒的存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