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灵山的创新发展之路——记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时间: 2015-08-13 15:0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机关党委
【字体: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背景下,灵山集团以打造“世界级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二十一世纪佛教新圣地,中国最有价值的文化旅游品牌,中国著名文化旅游产业集团”为总体发展目标,以加快培育灵山文化旅游集团为载体,通过“精细经营小灵山、精心建设大灵山、精进谋划大发展”的“三精战略”,依托品牌优势,走品牌经营、品牌扩张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有限灵山,无限产业”的大文化、大品牌、大产业格局。

从一期建设灵山大佛到二期建设佛教文化园区,再到三期建设灵山梵宫,灵山从无到有,有中生好,好中生优,秉持“传承文化、创造经典”的使命与责任,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深怀对传统文化虔诚的景仰与感悟,以打造创意文化旅游景区为核心,着重于对传统文化的演绎,让文化启迪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一、  精心建设,精耕细作,全力打造人文旅游精品

灵山人深深地懂得:满足于“大弦嘈嘈”,忽视于“小弦切切”,难以触及灵魂,只有精雕细镂、精益求精之作,才会深入人们的内心,才会震撼游客的心灵。

伴随着灵山创业的成功和灵山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对灵山胜境的模仿和克隆。为此,灵山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灵山的优势随时可能消退,真正难以超越的是精致的灵山、文化的灵山。为此,灵山围绕“胜境”向“圣境”转变的战略方针,以景区管理标准化体系为抓手,积极推动四级品质督导和智慧景区建设,完成了景区智慧化升级改造和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的实测,稳步推进落实标准化、智能化管理体系。

 

 

让标准成为准绳,让规范成为习惯,让管理成为细节,让消费成为乐趣,这是灵山人一贯坚持的标准化方针。灵山按照过程的方法,识别旅游景区的全过程。坚持以游客为导向的过程为主线,贯穿游客从入园、游览、演艺、交通、购物、餐饮、住宿,并将具有灵山特色的四大传统佛文化活动:禅修、浴佛节、吉祥撞钟、心灯祈福融入标准化体系中,对主要过程的服务特性进行了详尽的量化和细化。灵山景区全部从业人员的具体服务标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景区服务流程的再造。景区高度重视对小孩、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关爱与照顾,景区内人性化服务不胜枚举,比如夏天在休息区域使用喷雾来为游客降暑;梵宫剧场设立爱心专座方便残疾人和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入座观看;游客中心免费寄放宠物服务;黄金周期间设立多处流动式服务站等等。

此外,灵山景区严格落实低碳及能源管理体系,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制定《绿化用水管理制度》《景区灯光控制管理制度》《景区空调使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针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过程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深挖节能潜力,不仅提升了能源管理水平,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激发最大的节能效益,而且树立了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引导游客实践节能低碳生活,以达到开创旅游景区节约能源工作先河的目标。景区内形成了四时有花,四处有景的丰富景观效果。

二、  科学规划,民主管理,全力构建和谐幸福企业

灵山人深深地懂得:满足于金钱刺激,追加于物质享受,难以留住人心。特别对于专业高级知识分子而言,只有给其干事创业的平台,才是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权威评判标尺。

灵山的每一步发展壮大正是得益于全国各行各业的顶尖级人才为我所用,在吸收了方方面面的思想、经验、智慧并经整理提炼后,又以新的创意不断引领他们进行颠覆、进行超越。这就好比“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不同的人才运用不同的视角做同一件事,其思想的爆发力以及作品的穿透力往往最具突破性。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广纳英才、聚合众缘的创新智库,才使得灵山的发展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文化的最高端,艺术的最前卫,才留下了一批经得起当前与后世检验、承得起世界业内专家公认的“文化工程”、“精品工程”。

顺应灵山“文化”与“产业”、“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公司不断进行集团战略平台优化改革,丰富企业文化内核,整合资源,吸聚人才,构建灵山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平台,大力提炼、推进企业文化,并以文化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人性化管理每一位员工,把每一位员工都看成是公司成功的基石和源泉。

我们积极引进国内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从战略目标、资本运作和组织架构等方面,对公司制订了全新的优化调整方案,并由公司经营层牵头,迅速制定改革方案实施细则,全面进入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落实阶段。在企业内部建立了EHR、OA、EAS等多个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员工绩效激励制度,所有的资源信息均可在网上查阅,不仅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与质量,也使得上下级的沟通更为便捷顺畅。通过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的积极落实,人才竞争上岗机制的深入推进,绩效考核制度的全面改革,成本控制管理的大力实施,为促进灵山事业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为灵山事业新一轮发展目标的实现,营造起了良好的内部环境,构建起了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仅反映企业的精神面貌和驾驭市场的综合能力,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灵山坚持把员工培训作为重点主抓的工作,集团内专门设立了多个培训教室,为员工量身打造各类培训计划与课程。其中有针对刚入职的新员工组织的“新人动力营”;针对各部门一线岗位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学习、职业技能培训和消防与应急预案演练等活动;针对公司管理人员开展“企业文化大讲堂”、“冲突管理”、“实战技能”、“书香人生”等课程,大幅度提高了员工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岗位技能水平。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灵山每年举办各类特色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二十余次,如职工技能大赛、中秋联欢会、球类大比拼、趣味运动会、道德大讲堂等等。

 

灵山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责任导向,高度关注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与需求,坚持围绕员工的需求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创设平台,不断满足他们的干事创业的精神文化价值层面的追求,以构建“三创三精”的灵山精神为抓手,以维权为重点,以帮扶为手段,认真落实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把发展锁定在科学民主的决策之上,把凝聚人心建立在关心员工、体现人文关怀之中,建立健全职代会、职工代表联席会、走访慰问等制度。集团领导每年走访困难职工100余人,发放慰问补助金30余万,累计召开职工座谈会80余次,解决各类问题280余件,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广大职工和临时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让员工在灵山更为舒心、欢心、暖心

三、  创新模式,积极作为,全力构建社会心灵家园

灵山人深深地懂得:满足于一己之私、奔逐于一域之利,难以生成和谐,只有福缘深厚、心胸宽厚、宅心仁厚之人,才会真正走入和谐的境界。

灵山公司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根据“灵山胜境”的特点,以佛教文化的理念、现代企业的运作,创建和谐事业平台,扩大慈善文化影响,致力于以各种方式回馈社会,使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结合得更加紧密,影响更加广泛。从春晖青年发展中心到灵山青年发展计划,从灵山·为爱行走到为爱劝募,从乐咖啡到乐益创新工厂,从梦想空间、社区公益服务园到灵山家园计划,灵山秉持“弘扬慈善文化,净化世道人心”的理念,致力于通过公益慈善事业的实践,为当代社会探索一条“重返心灵家园之路”。开展的公益项目涵盖了教育援助与改革、青年公益人才培养、社区治理与服务、公益发展支持和全民公益倡导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灵青计划”、“灵山家园计划”、“建行·灵山善行福卡”、“灵山·为爱行走”等多个品牌项目,荣获江苏省红十字会、新教育基金会、无锡市慈善总会、无锡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等组织授予的多项荣誉。

四、  传承文化,创造经典,全力打造未来文化遗产

灵山人深深地懂得:满足于短暂辉煌,迷恋于当代荣光,难以传远播广,只有说无锡话谋天下事(势)、取八方经练一方兵、造绝世品成万世名,才会给后人留下“美丽的神话”、“远古的传说”。

灵山要实现持续发展,不仅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安思进,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创业,实现新的发展。2012年7月1日,“灵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更名为“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这不仅意味着以“传承文化、创造经典”为历史使命的灵山,在践行公司发展战略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也标志着灵山正式揭开了精进谋划大发展的序幕。以“让我们微笑”为主题,重点打造“让观光游客慢下来、让休闲游客静下来、让度假游客住下来”的全功能、多业态、特色性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灵山五期工程——“灵山小镇·拈花湾”项目和以打造“世界级儒文化高地和修贤度假胜地”为目标的尼山项目已全面启动。

著名作家龙应台说过:“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色彩斑斓的社会”。从这个层面延伸开去,正是有了持续不断的文化立意、文化创意、文化创新,才使得灵山人成了无锡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最耀眼亮丽的一颗明珠。在新的发展时期,灵山人将围绕“三创三精”的企业精神,以创意文化旅游为核心,坚定不移的做到“跨越拐点”,“成功转型”,高质高效的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奋力开创灵山集团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