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普查办分别组织有关古建筑、考古和村镇规划等方面专家,赴高新区浒关镇、横塘街道等地,就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点进行现场踏勘。
浒关镇位于苏州高新区北部,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穿越古镇区。明清以来,它是江南繁华的工商业重镇,也是我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蚕种生产基地。8月初,以苏州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丁金龙为组长的普查组,受高新区普查办的委托,全面开展该镇区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实地调查工作。经初步调查,已新发现众缘桥、张广桥、南将桥3座古桥梁,以及江苏省浒关蚕种场原种分场、三分场(天远蚕种场)、蚕桑学校旧址(西陵堂、绿叶楼)和慈云庵等一批古建筑、近现代蚕桑业生产教育场所和代表性建筑。其中:
众缘桥,位于镇区青灯村新乐自然村,与新建的前步桥并列横跨在十图巷港上。桥面呈弓形,由整块武康石做成,两侧刻有“众源桥”三字,两端还雕刻有忍冬纹。枕石也为武康石。桥墩由花岗岩条石和部分青石垒砌而成。桥全长9.1米,桥面长4.88米,宽0.9米,高1.5米,保护情况较好。专家认为,该桥始建于宋代,明清两朝多有修缮,桥虽小,却不失精巧优美,这在水乡苏州地区也不多见。
江苏省浒关蚕种场原种分场位于浒关古镇区,西邻京杭大运河。该种场始建于民国时期,俗称浒关蚕种场,全盛时附近还有天远蚕种场等4个分场,所产的优质蚕种远销我国大江南北和东南亚地区。场区内现存1栋二层仿罗马式办公楼和6幢民国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蚕种养殖房,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本次文物普查,市普查办还通过苏州文物信息网和普查热线电话,接受群众申报文物新线索。位于横塘街道梅湾村的章珏墓,就是由其后人向市文物局提供相关线索资料的。章珏是近代著名的校勘学家、藏书家、教育家,也是从苏州走出去的文化名人,卒后归葬于横塘街道梅湾村。接报后,苏州市文物局很快组织有关古遗址、古墓葬专家赴现场踏勘,并走访看墓人和所在村村委会,了解相关情况,并将处理意见书面告知申报人。(江苏省苏州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