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在连云港市博物馆地下保存室“居住”的海州双龙汉代女尸凌惠平,在来自湖南省博物馆以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相关专家的精心“护理”下,终于搬进了市博物馆一楼属于她自己的“新家”,择日将正式与市民见面。
汉代女尸凌惠平自2002年7月出土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据悉,这是中国继湖南马王堆女尸、湖北荆州男尸之后发现的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汉代湿型古尸,在中国长江以北属首次发现,具有极大的考古价值。自从汉代女尸凌惠平出土之后,在当年经过一个阶段的保护处理后,就开始对外展出。后来因博物馆搬迁,而专为凌惠平而建的展厅还没有布置好,所以女尸一直“居住”在地下保存室内,这“一住”就是两年多。为了能让凌惠平早日与市民见面,昨天,市博物馆专门请来了湖南省博物馆以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相关专家,为凌惠平“搬家”。
29日上午10时,来自湖南的专家开始为凌惠平“搬家”。专家首先抽取原来的棺液。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尸体,专家们在一起商量着对策。在展厅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凌惠平的“新家”———亚克力双层棺精心布置着。下午2点30分,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数名专家小心地抬着女尸,终于从保存室内来到了展厅。在展厅里,在为凌惠平进行了精心清洗后,专家们将凌惠平轻轻地放置在早已准备好的底板上,然后轻轻地放置在棺内,然后才将新配置的保存液倒进棺内,凌惠平终于“住进”了这个外棺长2.3米、宽1.5米、高1.03米,内棺长1.8米、宽0.6米、高0.5米的透明“新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教授、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建一是第一次看到汉代女尸凌惠平。她说,从女尸凌惠平的保护状态来看,整体骨骼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在女尸搬迁过程中,充分借鉴了马王堆女尸的保护措施,在下一步保护措施中,将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方面来进行保护,在关键的保存液的配置上,在马王堆女尸保护液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今后也将定期对女尸凌惠平进行检测,让女尸凌惠平能得到最有效的保护。(江苏省连云港市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