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

发布日期:2012-02-14  02:47    

  7月22日,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推进会,自2006年5月文化博览城建设大幕全面拉开之后,该市再次吹响文博城建设号角。

  2006年—2008年,扬州市安排建设项目31个,已完成新建、扩建项目20个,其余11个正在建设或即将建设。按照序时进度,今年建设的项目有20个,已完成11个,包括“双东”历史街区保护一期工程(含逸圃、李长乐故居、华氏园、胡仲涵住宅、武当行宫等)、佛教文化博物馆一期工程、世界动物之窗、罗聘故居、胡笔江故居等,多个项目已于今年4月份对外开放。未完成的9个项目已明确了任务和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原则上今年都要建成。

  “在项目建设中,我们以彰显扬州文化特色为目标,力争把隐性的文物资源亮起来,分散的资源串起来,古老的文物资源用起来,强化竞争力。”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围绕扬州城遗址、名城解读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充分挖掘古城扬州的文化内涵,彰显城市文化个性。

  一是全面展示扬州城遗址,扬州城遗址是国家一百处重大遗址之一,如今已建成城门遗址博物馆、宋大城东门遗址公园,建设了遗址广场并恢复瓮城墙和木栈道。南门遗址广场和宋大城北门遗址广场在去年“4•18”前进行了搬迁,改善了南、北门遗址一带的环境,目前正委托东南大学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保护展示方案,有望形成新的文博亮点。

  二是实施名城解读工程。近年来,通过挂牌、立碑等多种方式,分批解读古城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名人名宅、古树名木、特色街巷等。目前,已经完成汶河路、文昌路和“双东”地区等110处文物古迹的解读任务,其余140处解读点的工作也正在实施之中。

  三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整理、修复后的一些历史建筑以及现有的文化资源,将古城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其中重点在双东、教场等地区,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新开了谢馥春、四美酱品等一批老字号、古玩店、特色工艺店等。

  项目建设中,扬州市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充分发掘各类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共同建设文化博览城。扬州市委、市政府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引入市场机制,兴办相关的文化博览项目。除了单位团体,该市还鼓励个人参与文化博览城建设,并给予了系列优惠政策。(江苏省文化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