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赴陕西省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调研

发布日期:2012-02-14  01:37    


单局长参观古民居迁建工程


单局长参观馆藏文物


单局长参观字画展厅


单局长观看相关报道

  日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赴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调研。单霁翔表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建设在探索民间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国家文物局将会把其纳入博物馆行业管理的视野。

  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政府和文物部门相关领导及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等陪同下,单霁翔兴致勃勃地考察了博物院的建设工地、馆藏文物。他边调研边听取了省、市、区相关领导和王勇超的汇报,观看了《把根留住》的博物院建设专题片介绍。单霁翔说,博物院对关中地区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民间文物艺术品进行收藏保护和研究,使过去一些在农田基本生产劳动和城乡建设中没有被纳入保护范围的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他对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建设感到震撼。

  单霁翔说,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建设谋划早、投入大、成效好,投资确实是巨大的,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努力,取得成绩的过程十分艰难,经历了坎坷发展里程所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王勇超先生强调了收藏的宗旨是“把根留住”,我国民间、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和优秀传统,特别是对社会、对民族的奉献精神,是支撑王勇超先生能坚持到今天的无穷动力。

  单霁翔指出,文物保护往往对皇家的、庙堂的给予了更多关注,对民间、乡土的遗物保护还需要国家和社会加以重视。当今的文物事业在国家和民间都有了足够重视,特别是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及《条例》都强调了文物保护要有前瞻性和广泛的民间参与。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更加强调了将文物保护扩大到文化遗产保护,要对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不断探索新的文化遗产保护体制,每年都有上百座博物馆建成开放,其中就有一些民间、私人、企业办的博物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博物院建设得到了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对博物院建设中的实际困难给予了极大关注;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强调各相关部门要对博物院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希望这些措施将对博物院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来自民间的文化艺术再能回到民间的老百姓中去,使更多的人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使更多的民众能够从中受益,这就是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也要看到博物院收藏文物的数量和体量比较大,事业发展还需要有更大的空间。要达到建成对社会开放的目的,使之成为陕西、西安新的文化产业,还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的继续支持。

  单霁翔最后说,国家文物局对民间博物馆建设一直给予关注和支持,他本人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也多次在会议上建议从政策上明确民间博物馆的相关问题,对民间、私人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难给予解决。他表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建设将纳入国家文物局的视野,进一步研究能在某些方面给予一定的相关支持,使该院的建设成果能为我国民间博物馆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同时,博物院作为正在建设中的文物收藏单位,要切实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要求,依法做好文物收藏、科技保护、陈列展览,使博物院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也能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更大支持。

  据王勇超介绍,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一家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一体、以公益文化事业为主的大型民办博物馆。博物院位于西安著名风景区南五台的山脚下,规划占地面积493.9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总投资5.77亿元,于2002年7月开始分三期完成民俗文化展览区、古镇游览区、文化名人活动区、关中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和会议中心五大区域建设,建筑风貌突出体现明清园林风格。

  目前,该院收藏品包括石门、石人、石马、石羊、石兽、石门墩、栓马桩、上马石、饮马槽等石雕和各种木雕、砖雕、明清古民居院落、戏台、祠堂等。已抢救保护性征集周秦汉唐以来历代石雕、砖雕、木雕、字画和民间生产生活遗物33600余件(套),征集明清濒临灭失的古民居40院近1000间,其中已有6院共6035平方米的院落得到搬迁恢复,还将有6院7450平方米的古民居、戏楼、门楼即将竣工。(陕西省文物局 秦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